,鲍里斯沙皇也决定采取和奥地利人相同的办法,而且他还要做得更加极端。
“政府会为针对塞尔维亚知识分子以及任何疑似分离主义叛徒的抓捕行动开绿灯,这就是尼沙瓦行动,卢科夫将军已经获得国家安全法的授权,议会的所有少数民族政客,还有民间的少数民族作家、艺术家、记者……都会一并逮捕。”
在首相佩特科向鲍里斯沙皇汇报情况的时候,保加利亚的军警已经开始在国内各大城市行动起来,士兵们一手拿着《国家安全法案》、一手挥舞枪支和棍棒,冲进所有被列为危险人物的寓所里面,翻箱倒柜,如遇反抗,当场开枪格杀勿论。
但几乎就在首相入宫汇报“尼沙瓦行动”进展的同时,一则来自塞尔维亚的消息占据了保加利亚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许多人认为酝酿已久的外交事件终于有了下文,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希腊之间的协议终于敲定,贝尔格莱德条约由此正式诞生。
几乎没有人会天真地看待这项协定——这是保加利亚政坛的共识,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明白条约的签署国将利用它对抗保加利亚。
有些人的言辞则更加激烈,索菲亚最知名的日报《晨报》用粗体大字印刷着:“战争即将来临!塞尔维亚人要占领马其顿!”。这一警告源自贝尔格莱德大会上宣布的目标之一,“呼吁在巴尔干建立新秩序”,而保加利亚的保守派认为其唯一目的就是呼吁推翻大保加利亚。该报纸还刊登了保加利亚将军尼古拉 日科夫的一篇文章,他声称,保加利亚完全没有发动战争的准备,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立即请求德国和奥匈帝国进行调解……
而与巴尔干地区局势密切相关的另一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外交态度却也十分微妙。
由于西色雷斯的领土纠纷,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虽然都是同盟国的盟友,双方邦交却并不和睦——
上一次大战中,土耳其面临着大英帝国排山倒海的攻势,土军在凯末尔指挥下虽然依靠丘吉尔的愚蠢,取得了加里波利战役的大胜,但土军在中东地区依然损失惨重,在高加索战场也被尤登尼奇指挥的俄军击垮,最终被迫撤离到安纳托利亚的山区。
1918年底,在巴勒斯坦壮烈的失败和伊拉克沦陷后,奥斯曼军队被迫在塔尔苏斯山区建立阵地,情况达到了极限。穆斯塔法 凯末尔帕夏坚决拒绝了塔拉特帕夏防守阿勒颇的直接命令,而是有序地撤往北方构建防线。
又一次在安泰普壮烈的失败后,军队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但在高加索方面南撤的生力军投入战场后,土军怀着孤注一掷决死一战的信念,终于在马拉什城附近勉强挡住英军的进攻,“马拉什奇迹”以后,土耳其的局势逐渐好转,德军开始从欧洲战场调来大量部队增援,土耳其终于取胜。
然而,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麻烦还没结束,战争带来的饥荒、逃兵劫掠和阿拉伯人叛乱等等问题持续发酵,使土耳其在战后没能获得多少胜利果实,就连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都未能吞下,只得坐视德国控制了至关重要的巴库油田。
第四十八章 开罗葬礼
土耳其在二十年代世界上各主要强国都迎来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时候,却没能复刻这一趁机,除了海湾地区的部分石油工业有所发展以外,土耳其并没能依靠一战的胜利崛起为一个工业强国。
在钢铁、化工、煤炭、机械制造等各个方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依旧是一个西亚病夫,帝国的领土横跨三大洲,但是除了核心的安纳托利亚地区以外,帝国的其他非洲属地、亚洲属地,离心力都非常强,阿拉伯沙漠深处是叛降不定的哈希姆匪帮,埃及的福阿德一世也只是在名义上臣服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事实上埃及在经济和军事上同德国关系更为密切。
就说最依赖工业基础的海军,土耳其海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海军之一,其建立甚至可以追溯到14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奥斯曼的战船在地中海畅行无阻,可在今天,帝国海军最重要的几艘大型主力舰,居然还是靠向英国索取的战争赔偿得来。
上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当时担任英国海军大臣一职的丘吉尔出于自己的短视,竟然强行扣押了奥斯曼帝国向英国重金购买的苏丹奥斯曼一世号战列舰和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号战列舰两艘主力舰。
在光荣和平达成后,作为英国和土耳其议和的附加条款,这两艘战列舰都被英国归还给了土耳其。
另外,大战时期在黑海和地中海大放异彩的原
德国海军戈本号战列舰,也在战争结束以后被德国正式转赠给了土耳其海军。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