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的苏军边防战士们都太过紧张,但或许真如马鸿宾分析的那样,白俄军发动东侵战争的各方面条件均不成熟,只要萨文科夫不是一个纯粹的战争疯子,应该就干不出今年年内开战的蠢事来。
“萨文科夫是一个狡诈、反动的大独裁者,可他绝不是一个疯子、傻子。”洛登 丹达尔点着头附和道,“萨文科夫以彼得大帝自居,听说白俄国内还有许多人把他比作打败了拿破仑的亚历山大一世……反正,萨文科夫不像是尼古拉二世那种没有多少才智的昏君,也不像是发疯后的伊凡雷帝那般缺乏理智的暴君。”
“如果萨文科夫真的发疯到这地步,苏军同志们真说不定一两年内就能打回莫斯科啦!”
第一百零九章 总部
马鸿宾对俄罗斯战场的预测非常乐观,不过在距离秋明稍远一些的鄂木斯克,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鄂木斯克是苏俄在战争前线最为重要、也是唯一的一座重工业城市,这里的煤炭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都很发达,三十年代初还曾接受过日本的整套机械设备技术转让,建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钢铁厂和一个技术水平达到东共联三十年代初水准的机车整车制造厂。
所以北方战区成立以后,张云逸很快就下令在鄂木斯克组建了北方战区的前敌指挥部,张云逸和战区总部的其他军事负责人、参谋人员现在还在赤塔,不过北方战区的代表何贯中和斯大林都已经因为军事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先行赶到了鄂木斯克。
还有苏军第二军的军长朱可夫,以及苏军国防部代表华西列夫斯基,也都在鄂木斯克。
华西列夫斯基在苏军里面属于乐观派,他的观点和马鸿宾差不多,都以为目前白俄还没有解决和帝国公约之间的外交问题,所以不大可能以举国之兵东侵。
朱可夫的观点则要强硬许多,他单纯从军事角度出发,根据白俄军队于前线频繁的调动情况,一口断定大规模的东侵战争就在眼前。
两人观点相持不下,一度还把官司打到了张了云逸和伏龙芝那里,所以伏龙芝才会让何贯中和斯大林两个总部代表赶来前线做工作。
“总部已经得到了一条密级极高的战略级情报。”
鄂木斯克的城市样貌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以后,已经和尚在白俄控制下的其他俄罗斯内陆城市有了很大差异。因为建筑物的施工队伍大多来自中国的缘故,这座乌拉尔战场的前线城市,比起一座俄罗斯城市,反而更像是一座中国城市。
何贯中作为苏俄国防部的副部长,又是当年资望极深的援苏兵团总司令,在苏军经历过第一次红白内战的军官里面威望非常高。
何贯中和斯大林一样,都穿着偏黄色的苏军军装,他胸口上还配有一枚当年捷尔任斯基主席亲自颁发给他的列宁勋章。
“总部在白俄军队高层,有一条非常可靠的情报密线……”
东共联并不直接负责白俄共和国方面的情报工作,这方面工作主要由契卡自己来做。捷尔任斯基当年在列宁时代,就是苏俄契卡的总负责人,后来如果不是捷尔任斯基被调到远东地区工作,很多人都认为有捷尔任斯基负责莫斯科的情报、安保工作,那么列宁就根本不会受到刺杀身亡,说不定苏军就可以在第一次红白内战里直接打败白俄军队了。
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契卡机构,在捷尔任斯基的领导下,这些年取得的情报成果非常多,在八面漏风的白俄军队内部,也建立起了一张非常全面的情报网络。
这张情报网络从基层一直延伸到能够直接接触到萨文科夫本人的核心决策层,以至于有些时候契卡的消息能比白俄军的一线军队消息更为灵通。
很多白俄军总参的命令,可能还没传到白军前线的时候,就已经先到了契卡的手上。
斯大林沉声道:“契卡在莫斯科的军事部和总参谋部都有线人,我们几乎可以百分之一百确定萨文科夫已经制订了一个将在今年6月22日进攻的战争计划。”
“6月22日?”苏军国防部在乌拉尔前线的参谋长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很感到有些难以置信,“那不就没剩下多少天了?简直近在眼前!可这不可能啊,白俄军队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朱可夫听到这一消息,反而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
“何代表、斯大林代表,我这里另外还有一条刚刚收到的重要情报。”
朱可夫说道:“就在今天早上凌晨四点钟的时候,第二军在涅涅茨前线的一个边防滑雪
营,收容了一名来自对面战线的白俄军起义者……前线的政工人员已经确认过那人的身份了,他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