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绮洪的引荐下,林淮唐终于在梅县县城外见到了何子渊老先生的尊荣——何子渊被称为渊公,但其实年纪还不算特别大,也不过四十多岁而已。
只不过在普遍年轻的革命者里,何子渊就显得年迈、成熟和稳健一些。
他着长衫,留着文人常见的长长胡须,笑起来很和蔼,和林淮唐印象里的老师荪公郑祖荫是非常相似的一类人。
只是何子渊是坐轿子来见林淮唐的,这让林淮唐不太喜欢,林淮唐自己的老师郑祖荫为着排满革命的事由,很早就提倡“汉人不应坐轿”的道理,因为这无形中有汉人欺压汉人的嫌疑。
何子渊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感叹:“英雄出少年,现在海内外都在热议君汉的名字,连孙先生都发来电报,盛赞君汉力挽狂澜的壮举。”
因为天气热,林淮唐只穿着短裤和麻布对襟短打,他赤着脚,双足直接踩在泥泞的地里,任泥浆沾染也浑不在意。
这样的细节让渊公心中微微一动,眼前名叫林淮唐的同盟会后起之秀,行事作风确和很多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不大雷同。
林淮唐直接从蔡绮洪的口袋里扯出一条手帕,先把自己两手擦干净后,才和何子渊握手:
“我才刚刚从官塘的堤坝工地上回来,手上太脏,真是不好意思和渊公握手。”
“哪里,我听燈途说君汉每天都会到梅江边做工?虽然深入百姓之中,是发展党人的好手段,但这样的小事并不需要君汉亲力亲为呀!”
林淮唐笑而不语,他知道像何子渊这样同盟会老一辈的元老,不少人出身富贵,即便曾经亲自参加或领导过武装暴动——如何子渊自己就参加过潮州黄冈起义——但和底层百姓之间始终存在隔阂,无法真正组织和动员起民力。
林淮唐并不在这件事上和何子渊辩解什么,他只是直入主题:
“梅县各乡农会已经普遍被组织起来,近几个月的水灾也使得粤东北民气高涨,反对衙门、拒交租税的声音很大。
渊公,我们重举义旗出山的时机正在成熟,我估计至多四个月后,潮梅总农会就能发起暴动,所以……饷械问题,还是需要同盟会总部机关代为解决,除此以外,我们还非常需要专业的军事教官。”
何子渊颔首答复:“饷械问题殊为困难,我和汕头的高绳芝高先生从私囊中捐献二万银元,不知道能供君汉支持几时?香港方面,克强先生和遁初先生听闻你的事迹以后,穷极搜罗,已经找到了好几位正经新军学堂毕业的同志,不日就能抵达梅县。”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jinchenghb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