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直接访问:m.jinchenghbgc.com
感谢@蒲宁 的打赏,今天四更,求月票啊求月票啊
===
省军占领海丰县县城不久以后,就又向陆丰及汕头一带发动了进攻,但因为驻扎在潮汕方面的数营国民军正规军加入了战场,省军兵力不足,进展一直不大。
退到山区的海丰县农军,由曹凝领导,也在积极活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系农会基层政权的力量,让省匪军不能下乡扫荡和破坏过去萧枳建立起来的完善基层政权。
这一点更限制了省军的进展,林激真提议大开杀戒震慑人心,洪兆麟则极力反对。洪兆麟意识到了这场“省潮战争”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结束的迹象,所以更希望省城方面能够主动提出和谈的建议,体面地结束战斗。
胡汉民也是这样想的。
这听起来很弱智,但仔细想想一点都不奇怪。
省军和国民军之间真的有很大冲突吗?也没有吧,不就是胡汉民想要在广东省内树立一下都督府的威信嘛?
现在杀了几个人,省军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更主要胡汉民也意识到省军没能力一口气打到潮汕去,那么议和,或者用其他政治手段解决国民军,不都很正常吗?
说到底,在胡汉民,在同盟会方面看来,国民军只是死掉了一个县级官员而已。
只是死掉一个萧枳罢了。
很严重吗?
好像也没有吧!
林淮唐带着少数卫队乘坐着他自己起名的成功号兵舰,正在从福州赶回广东的路上。运兵船奔波沧海之上,一条条消息则透过电缆线不断交织往来。
国民军驻扎在福建省的大部分军队,并没有立刻返回广东的迹象。行动的只有林淮唐一个人,至多加上那少数卫队而已。
这样的情况,就算是省城方面一直反对激进政策的陈炯明和廖仲恺,也觉得好像政治解决海珠亭惨案的时机成熟了。
革命军和革命军怎么能自相残杀?
大家各退一步,和谈解决吧,这是最好的结局办法。
廖仲恺如此想,陈炯明如此想,胡汉民……省城方面都相信林淮唐不带兵回粤,是来妥协退让的,那胡汉民相信能够政治解决,也毫不奇怪。
“林淮唐真的要来和谈吗?他要来广州吗?”
“不是,胡都督,国民军方面来电说,林淮唐愿意到惠东来和谈解决海珠亭事件。”
胡汉民有点吃惊:“是林淮唐亲自来吗?”
“对,林淮唐要亲自来惠州!”
省军目前在汕尾附近进展并不顺利,林激真也因为农军到处攻击下乡征粮的省军士兵,闹得非常恼火。
省城方面和谈的意愿相当强烈,但政治解决的前提,是必须迫使林淮唐再进一步做出足够妥协。
胡汉民很严肃地说:“和平解决,这是最好的。但国民军方面必须承认省城的政令,省城的政令也必须在潮汕畅行无阻。”
国民军在乡村建设农会,逼迫田主缙绅不断让步;近来在汕头和厦门又组织了工会,让不少老板们亏了钱蚀了本。
欢迎省城来整治林淮唐的有力士绅,在粤东一带,数量也不少。
胡汉民已经收到了相当多电报和请愿,他相信林淮唐不会不知道这点。
国民军是该妥协了。
反对省城的声音,自然也是存在的。例如潮汕和梅州籍贯的海外华侨,已经联合发表了要求胡汉民从速辞职,承担海珠亭惨案结果的电报。
福建方面,大都督郑祖荫和闽军总司令许崇智,都发表了通电支持国民军,斥责了广东都督府在海珠亭惨案中粗暴的行径。
许崇智最希望林淮唐能回广东去,所以表态尤为积极,直接以个人名义致电胡汉民,谴责广州方面行刺的理由,并质疑广东都督府是否真的支持北伐。
但现在林淮唐能主动来惠州和谈,就让胡汉民觉得整体形势是有利于省城方面的。
他相信广州和汕头的力量对比,也是毫无疑问是广州一方占有优势。
林激真提议:“干脆趁此机会,把林淮唐控制起来。”
胡汉民大概想象不到,在另一个时空,整整二十年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等国民党新军阀争霸中原的时候,他自己就会被蒋介石趁会谈之际突然派兵监禁。
陈炯明和廖仲恺都对林激真的建议嗤之以鼻,廖仲恺气愤之下,甚至掏出手枪直指林激真:
“非你一意拱火,省潮之间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