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兵,却差不多都是没读过书的普通人而已。
纪律性竟然还要更强!
真使人惊叹之余,又感到害怕。
汕头城的景象和广州恰好完全相反,海珠亭事变以后,广州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仅商铺全部关门,街道上站满了戒严的士兵,而且物价暴涨,已经到严重影响民生的地步。
可是汕头呢?
宋教仁和汪精卫到汕头后,才发现这里的景象简直和前清太平时节时差不多一个样子,商贸繁荣,市面的商店照常做着买卖,码头上停泊满运货的船只,看起来多是贩货去厦门和福州卖的,也有从福建过来的商贾做生意。
进城以后继续观察,他们甚至觉得汕头目前的市面状况,比前清时还要好。
因为街道上几乎看不到赌博摊,店铺集中的几处巷市,也没有了鸦片馆的踪迹。汕头的帮派暴力冲突非常严重,可是现在街上并没有多少国民军岗哨士兵,却也看不到什么三点会和洪门党徒的行踪。
只有潮梅总工会的牌匾和横幅,让宋教仁、汪精卫困惑不解。
工会?
花了好一段时间,两人才慢慢理解了汕头的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
但是看着一大群泥腿子出身的工人,居然到处张贴什么“劳工神圣”、“同工同酬”、“争取劳动合同”的传单时,二人还是感到诧异又荒唐。
汕头街市上,只有两张红底黑字的通缉令,能够让宋教仁他们感觉一分非常时期的戒严氛围。
那两张通缉令,一张是对某会党头目的通缉状,另一张则是解释为什么要进行通缉。
通缉的理由,是因为此人在潮汕擅自募兵以后,焚掠抢劫了好几处村庄。按照通缉令上写的,这支民军已经被缴械,只有头目尚有一人逃亡在外,因此张贴通缉命令以做警示。
汪精卫注意到:“征兵司令处?国民武装部?这都是什么机构?绕开这些机构募兵,竟然就是违法之事,国民军的规章真是森严。”
征兵司令处是一个暂设的临时性机关,主要用于收整编遣各类志愿报名的参军人员和被俘虏的降兵。
国民武装部,则是先锋队政权中一个真正常设的兵役部门。
国民军的兵员,就是各地农会自卫军和工会纠察队向国民武装部推荐骨干民兵,国民武装部将其训练以后,整编入国民军的正规队伍里。
目前国民武装部是由喻培伦任部长,来自顾问团的黄慕松任训练处处长,但懋辛任政治处处长。
这是一种相当集权的征兵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军事时期的紧要性,其实农会往往没有经过国民武装部的机关流程,就直接把民兵补充到了正规军里。
还有像征兵司令处这种经常侵占国民武装部职权的临时性机构,现在来说,这几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征兵制度的集权性质还并不特别强。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jinchenghb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