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之虎”的段祺瑞,就担任江北提督,率领北洋军第十三混成协驻在清江浦。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段祺瑞被袁世凯匆匆召还,留下蒋雁行暂时署理军政事务,江北实权还是被握在北洋系手里。
“淮安是运河之都,清季以来,运河衰,清朝末年,北廷想废除漕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这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动不得的,北廷曾设想过在漕总基础上成立江淮省,巡抚驻清江浦,也因为苏省的强烈反对,这才改成设江北提督制江北各镇道营,兼管漕河盐务。”
十三混成协原本是在直隶正定编成,由袁世凯的亲戚、首任江北提督刘永庆带领,移驻清江浦进行扩编,计有步兵6营,炮兵2营,马兵、工程、辎重各1营,颇具实力。
“十三混成协兵力不如咱们第二师,但它毕竟是北洋军出身的老底子部队,绝不能轻忽人家的实力。”
方声洞昂首示意:“这一仗要好好打!咱们跟随总队长北伐中原,迟早是要和老袁的六镇兵交手,今天就先拿十三混成协试试成色。”
第二师虽然只是一个三团制的师,不比北洋六镇那种四团制的师兵员多,但因为师部相对北洋军掌握更多直属的机动力量,所以一个师总兵力也有八千到九千人左右。
第二师的骑兵营走在最前面,负引导大部队前进并作威力侦查的责任。离开津浦线的铁路以后,东进不久,战士们就能看到冬日里大运河一部分干涸掉的河道。
泥泞的河床也有一部分结起冰来,战马的四蹄在江北道路上很不方便施展,司令部不得不下令骑兵下马作战,并增派了工程营的一队工兵到前线开路。
师指导陈远琪带着政治部的干部们四处行动,他很注意在行军过程中联络江北本地的革命武装,也非常注重群众工作。
对北伐军来说,江北还属于一块比较陌生的土地,自古以来,黄泛区里的民众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无政府底色,捻军在此兴起,绿林的血脉始终流淌在他们的血管中。
“师长,第二师先头部队进军非常顺利,十三混成协始终没有出兵阻挡。”
“别急着,等到淮安附近,总有交手的时候。”
“淮安、淮阴一带的饥民武装,都派人来司令部求援,怎么处理?”
“农会的人呢?”
“江北一带的地方农会被官绅把持,机关都被一起撤到了清江浦去,我们联络不上。”
“那就由政治部派人,联合抗租的饥民、佃农,我们自己再组织一个新农会。”
敌人也不傻,知道北伐军实力强大,所以没有选择在江北外围和第二师硬拼,而是把部队都撤回清江浦,看来是准备集结一点,做负隅顽抗。
方声洞拿手套擦了擦汗,大冬天的,他却被大量庶务工作忙得额上频频滴汗。第二师出发以前,林淮唐就跟方声洞单独谈过两次,要求他带兵到江北以后,一定要注重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执委会对他的组织级别,肯定会另做考虑。
方声洞抬起头,目光迎着苏北海岸线上冉冉升起的太阳,眯着眼睛,喃喃自语:
“真刀实枪的硬拼,我不怕;忙里忙外的政治工作,这叫个什么事啊……”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jinchenghb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