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75章 绝对牛人

改了,没有大锅饭菜了,直接上饺子和包子这样带馅儿的东西。

不但好做,好运输、好分好拿,也好吃喝。

而且等级区别和中日不同的喜好,既能体现出来,也不惹眼。

像群演们一水儿全素的大菜包子,每人五个,味道不佳,但能管饱了。

同时直接解决了餐具不足的问题,不用桌椅也无需洗手,于野外就餐兜了就走,席地而食。

剧组的工作人员和普通演员就要讲究些了。

包子不光有素馅儿的,还有肉馅儿的。

此外,由于每人都有自带的饭盒,还能喝一碗稀饭,外加两个鸡蛋,咸菜管够。

这些不是沪海厂提供的,而是从不远处的村落里采买的。

难得的是个“新鲜”二字。

至于中日双方的导演,名演员,以及日本工作人员、还有各组的头头脑脑们都是同一水准。

这些人吃的不是包子了,而是饺子。

只不过区别在于,中方吃饺子是管饱的。

而且有煮和煎两种做法可选,现场就有人支架起铁铛子像煎生煎包一样给煎。

日本人就不一样了。

按照他们的饮食习惯。统一每人十二个煎饺,再搭配一碗白饭。

而无论中日,在这个层次,都有酱汤、腌萝卜、熏鱼作为佐餐小菜。

另有奉贤黄桃一个作为餐后水果。

别说,就这样非常简单的一个安排,居然是人人满意,竟然难得的让后勤干部荣获了好评、

底下的看上面的不眼红,上面的也能怡然自乐。

关键比起大锅熬菜熬萝卜炒肥肉片来不但省事了,花费少了,而且无论哪儿的人也没人抱怨不合口味的。

所以可想而知啊,宁卫民对于这个干部来说,当然是牛人一个,只有让他服气的份儿了。

和导演野村芳太郎以及后勤干部不同,中方的导演和那些国内比较出名的演员们,对于宁卫民的感觉,更多的是亲切感。

因为这家伙明显来历不凡,地位超然,可却没有半点架子,甚至还很幽默。

关键是他的日语水平非常高啊,比沪海厂派遣过来的两个翻译可强多了。

原本呢,中方的导演和演员和这些日本人因为语言不通,互相之前严重缺乏沟通和了解。

别说工作中不容易配合,难以了解彼此的意图,这样是非常容易产生龃龉和误会的。

但从宁卫民来了之后就大大不同了,演戏的时候有他帮忙,中方导演也终于能让日本演员明白自己的意图了。

而中日演员无戏拍时,不知怎么就以成了以宁卫民为中心的中日茶话会。

这家伙人缘极佳,无论本国同胞还是日本人都很喜欢他,而众人都围着他聊,渐渐就成了中日语言对译和互相学习的补习班了。

当然,既然男多女少,那自然没人装蒜,聊的正经事少,而闲篇极多。

尤其以两国文化中最低俗的骂人方言为热门聊天话题。

最有意思的是,无论中日人士,模仿对方总如鹦鹉学舌。

说的都很起劲,但就是不伦不类,古怪至极,每每弄得凑在一起的人开怀大笑,不能自已。

大家就是这样的谦虚好学,敏而进取。

自然了,感情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

别看就这么寥寥几天,但宁卫民离开剧组时,中日工作人员的僵化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是语言仍旧不同,但日常生活中走个对头也能打招呼了。

更有甚者,居然宁卫民还满足了大家对于民族情结的需要。

不知怎么的,他就把日本演员都忽悠了。

居然私下里组织起人手来,拍摄了一张堪称逆天改命的“吴淞口大胜”的照片。

那张照片在现场就让摄像师洗出来了,大家谁看谁都得乐。

敢情作为俘虏的役所广司和阿部宽带着几个“鬼子兵”虽然站在中间的C位,但却一副俘虏模样。

作为两个日籍军官,别说枪械军刀了,就连军帽都没了,头发凌乱,身后有硝烟,还被绳子五花大绑着。

他们身旁和身后,则被穿着国军军服的宁卫民和几个威风凛凛,金刚怒目的华夏演员用枪指着。

只可惜,毕竟只是闹着玩儿的事儿,日本演员情绪不够严肃和饱满。

他们全都笑嘻嘻的,丝毫没有兵败被俘要被枪毙的沮丧,倒是有几分看淡生死的从容。

是为整张照片最大的败笔,否则的话就真能当宣传海报了。

(本章完)

不想错过《国潮1980》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