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3章 王辰的高瞻远瞩,李二的惊骇莫名

听到王辰这么说,李世民暂且放下了心里的感慨,然后盯着王辰,想要听听这最重要的第三点,究竟是指什么东西。

在李世民的注视之下,王辰从地上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

接着背负双手,一边在原地转悠几圈,一边对李二解释道。

“粮食作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关心粮食的人,不仅仅只有一国之君,还有万千农户。”

“其实相比于当朝天子之外,平日里田间地头耕种的人,才是真正关心亩产收成和粮食价格的人。”

“对于寻常农户来说,一旦一年的收成不好,那基本就宣告一年白干,这是损失惨重的事情。”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由的点了点头。

这个道理他懂,他不是那种沉浸在深宫中的皇帝,反倒很愿意了解百姓的生态,否则也不会有当初微服出宫和王辰结缘的事情了。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关注天时和亩产,因为损失不起。

现在是初唐,还没有出现中唐和晚唐那样的大规模地主垄断土地,因为百姓手里都是有自己地头的,都是在为自己耕种。

一旦耕种失败,收成惨淡,那减产还是好的,严重的入不敷出。

在观察到李世民理解的神色之后,王辰这才满意地继续往下说。

“正是因为农户们损失不起,所以他们对一切有关庄稼耕种的事情都敏感不已。”

“对于已经习惯了种植粟米的百姓们来说,即便一年一成,总产量不是特别多。”

“但最起码可以确保一点,那就是他们熟悉粟米的生长等情况,除非气候真的恶劣到极点,否则基本不会出现严重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人告诉他们换上另一种陌生的粮种,可以极大地提升粮食产量,你说他们会随意答应吗?”

面对王辰的发问,李世民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下,随后无奈地点了点头。

“恐怕不会答应,本来安安稳稳的,一旦答应了,就等于是在背上风险换取粮食增长的可能,而这个风险是一年彻底白干,任谁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都不会答应的。”

王辰立马打了个响指,然后用赞许的眼神看着李世民。

“可以啊老李,还有点聪明劲。”

“事实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对于陌生的粮种,他们不懂,根本就没有任何经验。”

“这样做的风险极大,一年白干就意味着一家人要忍饥挨饿,这是寻常农户打死都不会做的事情。”

“即便这是朝廷的法令,即便给他们画一张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大饼。”

“一旦广大南方地区的农户不愿意,同时也不懂怎么去种植,即便各地官府强行推广,效果也会极差。”

说到这里,李世民已经差不多明白王兄弟所说最后一个原因的核心意义了。

在想了想之后,李世民试探性地问道:“所以王兄弟你在这里种植占城稻,是在为将来大规模推行做准备?”

王辰笑着微微颔首,这回他没表示诧异了。

自己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老李能够联想到,这也是应有之意。

随后提起一旁的小铲子,在土里翻动了两下。

王辰这才接着说道:“的确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对于陌生的粮食作物,百姓们不懂也不愿意耕种。”

“所以在大规模推广之前,我先试种一季,这样我就能够对种植这些东西有个经验。”

“每次发生变化之前,我都用纸笔记录下来,这样一季过后,种植占城稻的经验就能够记录成册了。”

“到时候各地官府用记录成册的东西去宣扬,就比百姓们一头雾水要好的多,也能够最短时间内令农户们接受。”

其实王辰记录成册,除了更加便于让世人接受之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终极目标,研制出杂交水稻,甚至比杂交水稻更加牛逼的东西。

当然,这一点没必要对老李说,因为这个目标太长远了,不是一下子能够实现的。

但是就凭刚才那一番话,已经让李二陛下彻底听呆了。

好长远的眼光啊!

这是已经考虑到了多年之后的情形吗?

按照李世民心里的估计,等到王兄弟真正入朝堂,然后再真正大规模推行占城稻的话,那最少也要个半年之久。

王兄弟这人还没进入朝堂呢,已经考虑到几步之外了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忍不住捂脸。

麻蛋,这尼玛是真的杨眼光长远,自己该搁这考虑怎么种植,人家就开始琢磨怎么顺利推广了。

在心中

不想错过《大唐:我摊牌了,我是皇帝》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