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考官一声令下之后,所有的考生顿时闻风而动,把桌上的另一张白纸铺开,就已经有人刷刷刷地开始写了起来。
王辰并没有这么快动手,反倒是拿着试卷,前后详略的翻看了一下。
考试的时间有着整整三天两夜,所以即便是内容繁多,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答题。
除非是对这些知识不熟,要不然完卷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前面的古文经义,诗歌撰写,还有一些背诵类的东西,王辰都只是撇了一眼之后就迅速略过。
暂时没发现什么,他觉得很难的地方,只要花时间都能够答完。
在这些传统书本科目之后,是连着一大片的策论问题,这也是考卷上的主要得分题。
毕竟进士科考的就是政治策略,异常偏重于实务策,对于怎么做官,怎么治理地方,又怎么实施朝廷政策,这些都是考核的范围。
相比于明经明算,这种文化专业性强的科目,进士科就更加强调,对于入朝为官的觉悟性和一些天赋。
毕竟进士科目,是最直观选拔官员储备的方式,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考试。
王辰细致的浏览了一番那一大片的策论题目,还真有不少挺有难度的题。
当然这个有难度,是指对广大其他考生来说,对他而言没什么难度。
毕竟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事件,无数王朝的更迭,已经教会了王辰很多很多,论理论知识,他秒杀当世!
这么一大片策论问题过后,又是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断案或者偏门问题,都是一些写了加分,但不写也不怎么扣分的题目。
这所有的最后,也是整张卷子最难最重要的题。
作文!
给定立意范围,但是不固定题目的作文。
“大丈夫在世,岂能不言志,大唐立国至今已逾十载,能人辈出,有志之士不计其数。”
“男儿当有志向,方可于国有益,于天下有益,不枉于世一遭。”
“请诸位考生撰文一篇,诉己之志。”
这样一道题目,便是这一次科举考试进士科的最后作文大题。
题目的意思很好理解,抒发一下自己的志向,表明一下自己的雄心壮志,或者远大理想,那都算是符合题目要求。
王辰在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整个人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微微勾起。
稳了。
这道作文题对他而言,可以说是基本稳了,看来科举考试整张卷子,倒也没什么真正的难题。
既然看完了题目,王辰也不耽搁时间了,立马把卷子翻到最前面,开始一道题一道题的,循序渐进做起来。
提起笔就是一手工整端正,十分恢弘大气的楷书,整张纸是显得赏心悦目,书法笔意盎然。
书法的好坏也是能够决定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毕竟乌七八糟写一通,批卷官一来看不懂,二来也没心情看,分数高不到哪去。
……
随着考试的进行,整个考场只有翻阅纸张和笔墨挥毫的声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杂音。
就连负责考场纪律,以及主持考试的那些士兵和官员,走路都是轻手轻脚,也不说话进行交流。
就在王辰奋笔疾书,泼墨挥毫之极,这个甲字号考场外围迎来了一大批披甲士兵,光看气势就比守卫考场的这些士兵,要更加强盛几分。
原本背负双手站在高台上的主考官,在一名士兵冲进来给他耳边汇报一声之后,立马就有些脚步匆忙的跑了出去。
“臣参见陛下,见过长孙尚书!”
没错,在这一队新到来的披甲士兵环绕中,到来的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二人。
李世民对这名主考官点了点头,然后场面话一般的询问了几句考场状况,在得到了比较积极的回应,没有什么突发情况之后。
李世民转而问向站在自己身旁的长孙无忌。
“辅机,是在这儿吧?”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钦点的,这一次科举考试的总考官,负责所有考场的总管工作。
李世民没头没脑地问了他一句,长孙无忌却十分肯定地回答道:“回禀陛下,臣确认过了名单,就是在这个考场。”
李世民立马露出了笑容。
他到这来的目的,想当然都可以知道,肯定是来看望一下他正在考试的王兄弟。
虽然王兄弟成竹在胸,明确说了有十足把握,可以夺得上好名次。
但李世民还是有些不太放心,不过来看一看,心里都有一些不安定。
在得到了长孙无忌的肯定回答之后,李世民立马对着边上的甲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