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李世民的这间书房,陈列布置其实也还挺简单,并没有那些正宫大殿的奢华大气,反倒显得比较古朴沉静。
毕竟是用来办公处理政务的,李世民日常在这都是批阅奏折,或者召集一批大臣商量事情,也没那闲工夫搞得那么奢华,反倒分散了注意力。
这件书房中,除了必要的一些香炉、瓷器之外,最多的就是字画了。
就光论王辰一眼扫过去,不少名家的字画便已经浮现在他的眼中,这些基本上都是挂在书房的内殿四面墙上,错落有致,显得格调高雅。
就光这些笔墨字画,便已显示出其价值连城,以及这间书房的主人品位之高。
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王辰一边听着李二陛下的介绍,一边连连点头的欣赏着这些名家字画。
讲道理,这些字画水平是很高,而且不乏传世名家的佳作。
等王辰走了一圈,准备看看书桌上有些啥的时候,他突然眼睛一亮,一眼扫到了挂在正对书桌后方的那一卷字。
还没等李世民介绍什么,王辰就三两步走了过去,扬起头来一看,脸上立马露出笑容。
好家伙,这份不就是自己写的墨宝吗?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这三大句经典话语,赫然出自于王辰的笔下,当初作为礼物送给了李世民。
没想到老李这家伙还挺有心,居然真的挂在了书房中,和那些传世名家的作品等而列之。
舒服,王辰表示自己很满意。
而且不仅如此,随着这幅字的被发现,王辰接下来又依次看到了当初,一口气书写而成的十首军旅边塞诗。
现在他也算是搞明白了,李二这家伙来问自己要军旅诗,绝对不是因为什么上战场的梦想。
毕竟读过历史的都知道,李世民是拿着兵器亲自上战场拼杀的猛人,当皇帝的数他最会打仗。
所以结合一下前后背景,基本可以肯定的是。
因为自己无意中透露的消息,让李世民决定发动大军攻打突厥,然后为了振奋满朝文武的信心,表明一下天子的坚决。
李世民才向自己讨要了这十首军旅诗。
说来说去,没想到整件事还都和自己有关联,他王辰才是串联整个一系列的核心关键人物。
王辰站在自己写的几首诗面前,观望欣赏了一番,然后忍不住微微点头。
好,写的很好!
和边上那些个传世名家的书画大作相比,好像也相差不了多少,看来自己水平还是摆在这儿的!
自我欣赏了一阵子之后,王辰转过身来,非常自然的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
“老李,你还真有心了,没想到我送你的这些个笔墨,你居然真的都挂在书房里。”
李世民顿时哈哈一笑,颇有些开怀的说道。
“看你这话说的,我老李骗过你吗,我做出的承诺,向来是说一不二。”
“你写的这些东西,不论是诗还是名言警句,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字又写得好看,我有什么理由不挂上去呢?”
“况且等到你功成名就,青史留名之后,你写的这些东西,照样会成为传世名家之作,对比起来一点不会逊色。”
王辰立马打了个响指,对李世民挑了挑眉头。
“有眼光,就冲你老李这句话,那我可得给你好好卖命,要不然还真对不起你这番评价。”
这老哥俩似乎是互相戳到了什么笑点一般,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起来,整个书房中充满了愉悦的气氛。
这也得亏是守在外面的长孙无忌,把几名侍卫给稍微支远了一些。
要不然这些个守卫书房的侍卫,估计个个都要感到心头疑惑,平日里也没见天子如此开怀啊,居然和新进的今科状元谈得这么高兴。
接下来的小半个时辰,李世民带着王辰,把整个书房的里里外外都给参观了一遍。
包括那张堆满了各式各样文件册子的书桌,李世民都把王辰按在椅子上,坐着感受了一下。
王辰甚至毫不见外地拿起几本奏折,装模作样地翻阅了一遍,感受了一下李世民批阅奏折时的状态。
李世民对此毫不介意,反倒为王辰的不见外而感到万分欣慰。
越是这样,就越代表王兄弟彻底把自己当成了好兄弟好朋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君臣之间。
李世民要的就是这个,他不缺手下也不缺大臣,但他缺好兄弟。
所以这老哥俩一边说笑,一边扯些有的没的。
李世民甚至还大度地翻出了一些,平日里不给外人展示的文件,有选择性地给王辰翻看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