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朝会上出现的都是四品以上的朝中高官,除了极少数的虚职闲职之外,其他都是手握重权的当朝大佬。
在这么多大佬的注视之下,王兄弟会不会紧张,会不会因为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感受过这样的阵仗而导致发挥失常?
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让李世民不由得担心了起来。
虽说李世民对于王辰的头脑、眼光和实力、才能,都有着极度充沛的自信,甚至比王辰自己还要更加有信心。
但是在他看来,王辰毕竟还只是一个少年郎,而且还是身份普通,并没有什么家世背景的普通长安人。
没见过高官,没见过大佬,除了李世民他们几个以外,就没见过真正的手握重权者。
虽说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已经站在了权力的最巅峰,但是他们和王辰之间的来往,从来都是平辈相交,自然不会带来什么压力。
但明天小朝会的时候,那可是有一批人呢,王兄弟要是因为紧张说不出话,或者导致说错了话,那他这番心思不就白费了吗?
指不定起不到正面积极的作用,还会带来负面影响,那可就是件麻烦事了。
李世民只是想要借用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提前把王辰推到大家的眼中,让他在顶层以及上层的权贵们眼中一展才华。
这样一来,往后李世民想要提拔王辰的时候,在合理性上就更加无懈可击,朝中反对的声音也将会小很多。
但如果王兄弟明天,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表现不好,那反倒会在众人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太美好的印象,那以后再想提拔的时候,指不定就要有风言风语了。
李世民的脑海中各种左右翻腾,思想挣扎了好一阵子之后,才干脆往椅子上一靠。
随后从桌上翻出几张白纸,拿着毛笔就刷刷刷的写了起来。
等到把内容写好了之后,李世民把守在外面的一名宦官给叫了进来。
将写好的内容叠起来塞进信封之内,递给了宦官。
“等各衙门休了职司之后,把这封信送到太平坊头一号那间栋宅子去,你应该知道那是哪吧?”
这名太监算得上是李世民的亲信,也好几次陪同着李世民一起微服出宫过,也知道王辰的存在,并且了解这位状元郎和陛下之间的莫逆关系。
因此李世民才放心让这名太监去送信。
宦官从李二陛下的手里接过这封信,然后谨慎的藏在了身上。
“陛下放心,奴婢准时去早时回,保证这封信送到该送的人手里。”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这才有心思坐下来,继续批改先前没能够批阅完的奏折。
……
而王辰这边,在吃过中饭回来上班之后,他隐约之间就感觉到整个尚书台,所有人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极大转变。
原本也算是客客气气,但不至于太过谄媚,也没有热情到很过分的地步,顶多就是他的上司朱明要明显一点。
然而等他下午回来上班之后,整个衙门里上到朱明,下到普通的吏员,对王辰各种过度热情。
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完全就是中午有很多人,看到王辰上了虞世南的马车。
在官场上混的,谁还不是个人精了,这摆明了有大背景的人在这,那还不抓紧勾搭巴结一下,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王辰虽然享受万众瞩目,大家各种吹捧的场景,但像这种整个衙门都来奉承他的情况,着实让他有些如坐针毡,浑身不大自在。
其实大唐官场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现在还只是贞观二年年末,依旧处于政治开明,官场较为清澈的时代。
官场中下位者对上位阿谀奉承,拍马屁的情况,并没有如风一般的出现。
实在是因为王辰所在的这个部门,在整体职能上偏向于独立,而又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部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顶梁人物。
这就好比是上面没人,而衙门里最大的也就是个七品官,才会导致这种迥异的情形出现。
……
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了几份文件,又随便叫了几名吏员到自己办公室里来谈话,了解了解这个衙门里日常的运转和各种情况。
等到差不多下班时间,王辰收拾起东西就准备离开。
只是才刚到门口,尚书台衙门前就突然蹿出来一辆马车,然后猛的停在了大门前。
从马车上蹦下来一名身着六品深绿色官服的官员。
“麻烦知会一声尚书都省主事王辰,请他速来听取喻令!”
这名官员对着边上的侍卫喊了一声,想要让他去通知一下王辰。
然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