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59章 说得好,不愧是状元郎

“在场的诸位上官们,之所以能够亲手缔造属于大唐的辉煌,创造属于大唐的奇迹,正是因为你们都是人才。”

“其实我相信在场所有人都是受到过相应教育的。”

“倘若是家学渊源,那自然是不必赘言,自幼家中就是有先生教导过各种学识和本领。”

“即便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书,没有请过老师的,其实也随着人生无数经历而成长,并且学会相应的知识。”

“隋末乱世,诸侯争雄,在场就有不少人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并且成为我大唐的顶梁支柱。”

“因此,要想培养人才,要么就是看书识字,请先生教导道理。”

“要么就是拥有锻炼培养的机会,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高效的方式。”

王辰这番论断,倒是说的在场不少人连连点头,陷入了思索之中。

其实这段话意思很简单。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途径无非就那么几个。

书本知识、师生传承,以及亲身实践。

在场这么多朝中四品以上的高官,大部分是有家境的,其中更以文官为突出代表,绝大多数甚至就是前朝的老人。

这些人当然是读得起书,请得起老师的。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没什么文化功底,也没有任何家学渊源的。

这一类人集中在武将当中。

当然,部分武将也有家学渊源,比如说祖辈父辈就是隋朝乃至北魏的武官,但是这样的人少。

那么对于武将中没什么文化的一批人,他们接受的教育和培养,就是实践。

隋末乱世给了他们大量的磨炼机会,促使这些将领成长了起来。

因此在听到王辰这一套理论的时候,众人是相当信服的。

再加上先前就已经积累下来的大量好感和赞誉,整个太极殿中的文臣武将,对于王辰的这些说法,并没有任何不赞成的地方。

看着众人纷纷点头的模样,王辰接着开始了自己长篇论述的最后一个部分。

“因为满朝文武精英的出现和相助,才共同缔造了属于大唐的万世基业开端,一统中原,肃清寰宇。”

“但是万世基业不能只有开端,想要真正的维持千百年,甚至万万年,需要的是一代一代人才不懈的努力。”

“百年之后,在场所有人尽皆逝去,彼时执掌朝政的人是否能为政开明,是否能对内安稳,对外无敌?”

“数百年之后,我大唐是否还能做到文治武功?”

“这些靠什么保证?”

“靠的就是成体系的教育,拥有朝廷自己的教育部门,在全国各地逐级建立成建制的教育之所。”

“这样学识就能代代传承下去,最起码能够确保即便数百年之后,也不会缺少治国理政的人才。”

“因此在臣说来,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对我大唐的百年千年延续来说,发展教育绝对是一件必行之事,而且是有益无害的事情。”

王辰说完最后一句话,刹那间全场寂静,太极殿中落针可闻。

众人都已经有些呆了,他们是彻底被王辰的这一套理论给说服了。

足足过了好半晌之后,太极殿中才突兀地响起一记声响。

“好!”

“说的好!”

“好一个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不愧是今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不愧是所有人都评述为完美的状元郎,如此人物,堪称我大唐国之大才!”

寂静的太极殿中,突兀出现地声音,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说话的赫然是站在勋贵之首,身为河间郡王的李孝恭。

此刻,这位皇室宗亲,对大唐建立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武将,是第一个出声对王辰表示高度赞扬的。

即便在文臣武将如雨的初唐贞观时期,李孝恭也足以称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皇室宗亲中最大的实权派。

李孝恭对于王辰的高度肯定,就意味着皇室宗亲的集体表态,因为不会有宗亲和李孝恭唱反调。

果然,在李孝恭说完之后,站在他后面的那些勋贵们当即就活了起来。

这个闲散的王爷,那个赋闲的国公,各路王公立马出声附和。

整个朝堂之上,一时之间充满了对王辰的溢美之词。

站在文臣队列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眼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欣喜之色。

他们还没发话,勋贵那边就先表态了,那今日之事就算稳了。

毕竟朝中最游离的力量就是勋贵集团,但是偏

不想错过《大唐:我摊牌了,我是皇帝》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