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行动效率还是相当高的,李世民上午朝会之后给他交代的事情,虞世南下午就给办的差不多了。
才刚刚吃过午饭,长安城内一百零八坊市的各个主要街道,告示栏处都开始出现了一批批的公差,张贴加急赶印出来的皇榜。
不仅如此,虞世南还委托长安京兆府,派出了大批量的衙役、公差。
各种敲锣打鼓的,围着长安城的几条主要街道进行通告,动用了好几支队伍来回巡逻。
同时长安城左右两翼的长安县和万年县,也都分别得到了上面的通知,多达上百名公干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工作。
所以等到午饭时间过后,所有张贴了朝廷皇榜的地方,都乌泱乌泱的挤满了身穿士子府的学子。
虽说科举考试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先前长安城以及长安城附属的两座县城,涌进了起码上万名参与考试的学生。
即便有的人刚放榜单,看见没自己的名字,就火急火燎的收拾东西回家了,但依旧有大批学生还滞留在都城。
除去那些早就已经离开的之外,目前长安城以及附属两县,依旧有超过五千名考生。
所以等到朝廷放皇榜的消息传出来,那自然各个机要位置都挤满了人。
这些可不比寻常百姓,大家都是有文化,能读书识字的,自然没有什么阅读障碍。
只是人实在太多了,挤在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清前面皇榜到底写了啥。
直到各个公告栏处,出现了公推出来朗读皇榜的人,嘈杂的景象才算为之一平。
“大家静一静,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上面写了什么,免得后面的兄台,看不见也听不着。”
等到所有学子都自发的安静下来之后,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学子,立马从边上搬来几个木凳,然后叠一起站在了高处。
“皇榜上面说,由于科举制荒废了多年,大量学子失去参与的渠道,导致今年考生数量庞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尽管今年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已经扩大了数倍,但依旧并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
“所以今年科举考试过后,长安城滞留了大量的考生学子,朝廷一直在为处理这件事情而想办法。”
“直到昨日,尚书都省主事王辰,以及礼部左侍郎虞世南,联名上奏请求重开国子监,也算是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另外一条出路。”
这个负责朗读的人才刚刚念到这儿,原本还安安静静的众人,立马轰然炸锅了起来。
“这王辰是哪位,怎么听的感觉有些耳熟?”
“这名字你都不记得,这好像就是今年和我们同一批参加科举考试的状元郎吧?”
“对对对,就是这位,当初一甲进士长安巡游之时,我可是从旁观看了的,头名状元郎就叫王辰。”
“我有一个朋友,了解一些内幕消息,王辰好像就是被任命为尚书省的官员。”
人群中顿时热闹了起来,王辰这个名字,一下成为众人嘴上讨论的话题。
人家和他们是同一批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结果在短短数日时间,名字都能够出现在皇榜上了。
如此一对比之下,就显得他们这些个人有些差距太大了。
众人嘈杂了好一阵子,直到负责念皇榜的人,再三高声呼喊众人安静下来,场面才重新平稳。
“皇榜上面还说了,根据王辰和虞侍郎所上奏的内容,重新开办国子监,并且提供三个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渠道。”
“朝中四品官以上的近亲子弟,可以直接获得推举资格,进入国子监学习,名额为当年国子监招收学生人数的一成。”
“第二种渠道,就是缴纳一定数额的入学费用,以及自行承担宿舍、用餐等方面,名额为当年国子监招收学生人数的两成。”
说到这里,人群中有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说到第一种朝中四品以上官员的近亲子弟之时,众人都没什么反应,因为会聚集在皇榜底下的,都是没有高官背景的子弟。
而且国子监这样的大唐最高学府,要是没有权贵子弟,那才显得有些奇怪吧。
但是等说到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都能够入学之时,有不少家境颇为富裕,只是苦于学业不是太优秀的富家子弟,就感觉机会来了。
学习成绩不好没关系,家里总归有些钱,要是能够买到入学的资格,那可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结识一两个朝中有高官背景的权贵子弟,给自己谋点福利,那岂不是美哉?
不过这些个人也不傻,明确说了限制数量,为一年度招生总额的两成,而权贵子弟一年更是只有一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