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之中,反应最为激烈的就是虞世南,这位仁兄可不比其他学子。
其他国子监的学生或者老师,顶多也就是听闻这位状元郎写诗很厉害,名气最大的就是那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实例,所以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和期待,但不见得会认为王辰能够写出如何令人惊异的诗句。
而虞世南可不一样,虞世南是王辰科举答卷的最重要阅卷人之一,他曾经亲自批阅过王辰科举试卷上的诗文部分。
对于王辰的诗歌功底到底有多高,虞世南自然是心知肚明。
更何况他本人也是诗文一道的顶尖高手,除了在书法上号称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外,写诗的水平也是一点不差。
所以鉴赏能力那自然是不凡,因此对于王辰接下来要所写的警示之言,虞世南同样期待性非常高。
在所有人的瞩目之中,王辰背负双手,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
接着右手竖起一根食指,对台下的众位学子示意了一下。
“送给你们的第一句诗,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一个道理,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做人,乃至万事万物,都有着一个非常本质的道理。”
“专心其中,就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分心二用,将会停步不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就是我要送给你们的第一句诗。”
王辰话音刚落,全场师生顿时哗然一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短短的十四个字,只能说是某一首诗中的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字技巧和诗歌手法,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大道至简。
学业的进步来自于勤奋,荒废源于整日里嬉戏胡闹,无心学习。
同样的道理,把行动付诸实践,最终获得成功,这是由于拥有了独立思考。
而一桩事情的失败,在于随心所欲,并不多加思索。
这样一句诗文,在引起了一番震动之后,瞬间让在场的所有师生陷入了沉思之中。
学生们在琢磨其中的哲理,老师们则在探索当中的含义,而像虞世南这样的诗歌大家,则同样为之痴迷。
有一说一,这首诗论技巧和文字优美等方面,就已经算得上是比较高水平的诗文了。
如果再算上这句诗所描绘的大道理,劝人勤奋读书,少于嬉戏,谨慎思考,避免随意而为的初衷大意。
足以称得上是一份顶尖水平的作品。
牛逼,王兄弟果然实力摆在这。
虞世南对于王辰的实力水平,那是相当信服的,现在一看果真是名不虚传。
因为别人不知道,虞世南是很清楚的。
在他今日和王辰说要准备上台发表演讲之前,王辰并不知道今天会有这么一个流程,从他在国子监后方官署中听到这个消息时,那副惊讶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了。
所以可以侧面证明一点,现在所吟出的这句诗文,完全就是王辰临时想出来的。
短短前后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其中还要算上各种各样的祭祀祭拜等流程所除去的时间,大致能留给王辰用来思考的,也就那么几分钟。
在几分钟之内想出一句好诗,可以说是才思敏捷,学识丰厚。
但是在几分钟之内把自己演讲的主题内容,契合到这句诗文里面,可就不是一句才思敏捷可以形容的了,那尼玛是顶尖高水平。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虞世南突然反应了过来,立马朝着高台下方招了招手。
随后一名国子监的小吏,就三两步跑到了虞世南身边。
“你赶紧下去准备纸笔,送到王主簿手边,劳烦他多费一份力,念的时候赐一份墨宝下来。”
“如此满含道理,水平极高的诗文,我看大可以用来装潢我们国子监,正好国子学、太学以及国子监正门口,都缺少几副劝学用的诗句。”
小吏一听虞世南这么吩咐,当即就明白了过来,三两步溜下台去,很快就送来了纸和笔。
同时还非常细致的,送来了一张平常作书法时用的桌子。
王辰看着自己面前的桌子纸张和笔墨,先是一愣,随后就反应了过来。
他笑着对台下众位学子说道。
“虞祭酒希望把我这几句话给记录下来,那我今日就献丑一番。”
“我的主要目的可并不是卖弄我的文章,显示我写诗水平有多高,而是希望大家通过朗诵熟读我写的诗句,明白我要说的道理。”
说到这里,王辰立马拿起毛笔,沾上点墨,随后就在桌上平铺开纸张,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