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谬赞谬赞,哈哈哈,谬赞了。”
突然听到王辰说起刚认识的那段时间评价之语,李世民也是头一次的不太好意思的说道谬赞之类的话语。当然不太好意思是李世民自己的主观臆想,给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感觉就是这货就喜欢王辰夸他,太不要脸了,作为一个一国之君一点深度都没有。“可是这跟刚才说的有什么区别吗?”长孙无忌是看不下去李世民的这副模样了,立马出声问道。听到长孙继续问起缘由,李世民也是收起了那傲娇的心思,看着王辰等他说。“呃....要不我们说刚才的世家和皇权的区别吧,接着说皇权好不好。”王辰想了下如果自己真的说出来的话,那就太得罪李世民了,虽然他并不在意,好歹也是岳父和上司不是,给他留点面子总是好的吧。“没事没事,今天我是真的很开心,随便你怎么说,就像你说的那句话,我先还是每天都有再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王兄弟并不要在意我会生气之类的,直说便是。纵观往前的所有历史,我估计没有哪个君王有我这份待遇吧。”“前有魏征,敢于直言谏言,毫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与他。他只是评价我做事。”“而你不同王兄弟,你是来教我做人,为君的。如果不是我实在放不下年纪的念头,你绝对是我老师!”听到李世民发出的这个肺腑之言,先不说王辰,在一旁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是感动的不得不行,什么是明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既然老李你都说了,那我就直接说了,谁生气谁是小狗。”“之所以称之老李你为圣明之君是因为你的为君之道,简直就是大势所趋,天命所归!”听到王辰前面说怕自己会生气的时候,李世民还以为王辰会说一些什么其他的打击他的话,没想到第一句就是在恭维,什么时候王兄弟喜欢这样的调调?一旁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是脸色乖乖的,就这?叫人家别生气,这是谁都生不出气来吧。论说话,还是要学王兄弟阿,这水平简直了。“呃...老李你的政绩是得到天下百姓的充分认可,但是却有一个天大的污点无论如何也抹不掉,那就是你的皇位是从你爹和哥哥的手里夺来的。”看到李世民这幅高兴的模样,王辰都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出来了,想着要让皇帝也体验一下社会的险恶便直接说道。果真,刚说完李世民的脸色就黑了下来,只不过也没说话,这是说的事实。长孙无忌两人也是震惊了,王兄弟是真的猛,这都敢说?“百姓都传老李你文武双全,善谋善战,是一个可遇而不可得的人才。”“少年时期就从军打仗,还曾营救过隋炀帝。当年与父亲镇守太原,老李你很有政治远见,早已看出隋朝气数已尽,就劝父亲起兵反隋。”“各路势力如星星之火纷纷燎原,建立自己的政权这已成为大势所趋。晋阳起兵后,一路敢闯敢杀,平定了各路势力,顺流者存逆流者亡,最后建立了大唐。”“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大势所趋。”王辰也不等黑脸的李世民说些什么,就直接是一连串的说出了按照大势建立大唐。“王兄弟说的都没错,隋朝确实是气数尽了,皇上也是大势所趋的建立了大唐。”“嗯,这句话说的有道理。” 长孙无忌两人也是赶忙的夸了李世民一下,不然王辰的前面的那句话真惹到皇上可不好。“你们两个不要这样,王兄弟说的也是事实,让王兄弟说下去。我倒想听听什么是天命所归。”李世民自然是知道长孙无忌两人是在帮王辰打掩护,虽然听着他的话不舒服,但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老李你在当皇帝之前,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义宁元年,在你的建议下,太上皇于晋阳起兵,之后你被封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率先起兵攻入长安,将隋朝灭掉,这时候的你被拜为光禄大夫,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武德四年,老李你被册封为天策上将。”“根据当时的规定,只有太子的地位才能够超过所有的亲王,而老李你偏偏就超过了所有的亲王,可见,你在太上皇的心目中已经和太子地位等同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你的的天策上将称号可不是太上皇高兴的时候说说,太上皇对老李你非常喜欢,不但给你天策上将的称号,还让你开设天策府。”“所以我也是根据这个让你建立大明宫给太上皇养老。”“你可以招募自己的大臣、谋士和战将,而且所有天策府的官员都有品级,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天策府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