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未曾听闻过本地有什么蜃龙珠。”
无忧:“哎,可惜了,小道刚才虚空感应到了月神姮娥,为我指引了爱人的方向,却又无头无尾,只得了个地名,也湖涂的成为了信徒”
无忧:“可小道我连月华都不会采”
无忧:“不知道友可会采纳月华?”
坤道抬头道:“会啊。”
无忧:“贫道有一法脉须以日精月华牵引气机方可寻人找物”
坤道摇了摇头道:“非广寒宗门人,不授道法。”
无忧:“阿,正好这个给您”
无忧:无忧从怀中掏出了老道长的介绍信
无忧:“我半父特意嘱咐我下山要礼敬同门,若是有缘便寻机会拜入门下”
坤道打开了信,扫上这么一眼:“你半父是哪位道友?”
无忧:“半父虽未曾提过本家名姓,但是山下村民请半父之时称其为崇信道长”
无忧:(勾连前尘)
无忧:(正经的龙虎山字辈)
坤道抬头道:“是子孙庙还是丛林庙?什么治,什么靖,受的哪个箓,拜的哪个坛,传度师是谁?监度师是谁?保举师是谁?”
坤道看着无忧,空气中弥漫着宁静。
无忧:“半父说乃是十方丛林庙,乃是天符山八卦洞玉隆观,拜虚皇宝坛,三师就未曾与我言明了”
坤道摇头道:“三师都不知道,没法信啊。”
无忧:(算了,混元宝坛容易出事,还是虚皇宝坛)
无忧:“只听说过半父曾提过一句清水老师公”
无忧:“不过小道却不明了”
无忧:无忧摇了摇头
无忧:(主要是翻不动了)
无忧:(太厚了)
无忧:(说点碎头吧)
无忧:(谁家好人大半夜翻一指(竖着)厚的脉谱啊)
坤道看了眼无忧道:“那看起来你这是在山上住和你半父住在观里?”
无忧:“是的”
无忧:“基本上虽说不算特别清苦,但也是生日之时才能吃上豆腐”
坤道道:“那你们都厨姓什么叫什么?”
(管厨房做饭差事的叫什么啊)
无忧:“哎,基本上都是我做,因为观中道长年长下地劳作,只有我年幼,所以负责煮粥烫菜”
无忧:“观中清苦阿……”
坤道道:“那都讲呢?”
无忧:“都讲乃是崇明半父”
无忧:“观中道长皆照顾过我,故而我都称其为半父”
坤道道:“都讲不教基础功课吗?”
无忧:“哎,田地繁忙,只有冬日才勉强讲上一些经文”
无忧:“大递都是一些如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粱。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相不入,内相不出。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曜。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
坤道看了眼无忧道:“那想必田地不少吧,这么多人都忙不过来。”
无忧:“哎,那有多少田地,每人一晌半地”
无忧:“勉强湖口罢了”
无忧:“您不晓得我等荒山野地之苦楚”
坤道轻声道:“哦?这么少的地,那想必监院也是你们道观自家人了。”
无忧:“楚地多沼多瘴,能有一晌半也是老爷保佑了”
无忧:“然也”
无忧:无忧想了想,叹了口气
坤道道:“他叫什么?几品箓?因什么功绩升授的?”
唐玄:(好家伙,问号大老这一晚上就翻书了)
(他非得整这么个信,取信于人那就只能问问了)
(我也很无奈啊)
无忧:无忧突然梳理衣冠,正了正身形,开口说道“乃是崇信半父,授的乃是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因宣扬道法,养护生民得以升授。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