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欢快的朝前跑,在距离美军观察哨五百米的距离上抬起炮口,于黑暗中轰出一炮。
山头上就美军一个班,听到了夜风中传来隆隆的发动机声,虽然听不真切却明白对手在靠近。他们瞪大了眼睛,拿出了‘超级巴祖卡’,搬出电台,并把照明弹也打出去。
照明弹打在五百米距离,美军炮兵观察员并没有发现道路和山岭上有什么异常。但黑夜中的隆隆声却是实实在在的。
“把照明弹打到一千米外。”观察哨的指挥官对配属的迫击炮班下令道。
照明弹‘嗵’的一声出膛,可不等它在空中释放降落伞,也可不等观察哨看穿黑暗,判断对手具体方位召唤己方火炮,半米厚的工事就挨了一发76毫米的榴弹。
76毫米口径炮弹的装药可比步兵用的57毫米大多了。挨了这一炮,山头上的工事爆开漫天碎屑,后头的美军立马报销半个班。
扒着坦克来的志愿军步兵迅速向前进攻,摸黑爬上这个监控道路的山头,他们要将炮击后晕头转向的敌人干掉。
一个观察哨遇袭,激活了道路上整个美军防御网。
两个美军榴炮连朝山头连续狂轰,连带还有大概两个排的美军从黑暗中杀出来,试图增援至关重要的制高点。
黑暗中不但出来美军大兵,还有三辆m4a3‘谢尔曼’跟着出来提供近距离直瞄火力。
夜视仪中可以清楚看到这种高大坦克的炮塔上站着个机枪手,操控点五零口径的重机枪嗵嗵嗵的进行扫射。
su76将自己的车体藏着道路边的阴影中,专注于轰击几百米外的伴随步兵。它身后的t-34将85毫米口径的炮管对准‘谢尔曼’,轰了一发被冒穿甲弹出去。
‘谢尔曼’上的机枪手对此浑然不觉,直到坦克中弹的那一刻,他只觉眼前多了一团光,随即四分五裂。
如此炮击绝不是步兵能做到的。
另一辆‘谢尔曼’上的机枪手大惊失色,扫了一眼被击毁的同伴战车,冲着炮塔内大声喊道:“注意对面有反坦克炮。”
‘谢尔曼’的炮手连忙调转炮口,可浓浓黑夜中连几十米外的物体都看不清。其驾驶员开着舱盖驾驶,摸出一支信号枪朝天空发射照明弹。
可这对于还在几百米外的志愿军坦克来说根本无济于事。
进攻的道路上又出现另一辆t-34,车体停稳后就锁定对面的目标。其车长是志愿军,但炮手是人民军。
看到对面那辆发傻的‘谢尔曼’,人民军的炮手兴奋的大叫道:“我能看见它,我能看见它。”
朝鲜战争前期,美军还保留不少二战时装备的‘谢尔曼’,其火力不差,但装甲远不如m26‘潘兴’,黑暗中被t-34打一个爆一个。
黑暗中的炮声并不密集,但对正遭受攻击的美军而言却是单方面的屠杀。三辆前出的‘谢尔曼’分别成为燃烧的火炬,车体残骸上的亮光照亮周围十几米的范围。
争夺制高点的美军不得不退回来,稍加清点就发现出去的两个排不到半小时就损失一半人。
美军部属在瑞兴西面的是骑一师七团二营,面对突然出现的志愿军,其外围火力点被挨个敲掉,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营长约翰.卡拉威中校为此坐立不安。他询问逃回来的士兵,想知道对手有多少兵力。败退的士兵只说对手兵力并不多,但配属的炮火非常精准,每次都打在他们人多的地方。
中校对此不相信。他亲自带了营部的坦克排,并且调来一个m26坦克连,准备进行一场反冲击。
总共十八辆坦克,外加一个榴炮连的支援,还有配属的自行高炮和机枪车。卡拉威中校决议要把对手逆推回去。
可这场反冲击一开始就不顺利。中校刚刚集结己方装甲部队,就眼睁睁看到防线上数个掩体被摧毁。
对手每次都是在黑暗中冷不丁开火,却犹如白日一样准确。
有门m20无后坐力炮是卡拉威中校临时布置的。可炮组还没在黑暗中挖好工事,对面就一炮轰过来,连炮带人轰了个稀巴烂。
卡拉威中校感到深深的恶寒,他明白对手这是在黑暗中也能看见,才会打的如此轻松。这仿若拥有魔法般的技艺叫美军完全无法抵挡。
因为美国佬在二战后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它不缺技术,但其红外大灯在原历史还得过好几年才会在坦克上装备。
现在摆在卡拉威中校面前的困境是究竟要不要反冲击?
不冲,绝对是挨打。
冲,恐怕还是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