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4章 超速发展

光彩,只留下破砖烂瓦和满目疮痍。

可土共的执政能力没的说,物资条件跟上后,国家一月一变样,几个大城市在迅速焕新。

基础设施不好,修呗!

在萧金浪提议下,土共用省下来的军事贷款从苏联进口粮食,组织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兴修水利,铺设道路,扩建港口,能干的活多了。

就在

穆勒面前的天津港,上万吨废旧轮胎被吊运到码头上,被卡车送往破碎工厂变成橡胶颗粒。

这些颗粒会再装进木制货柜,用铁路运到万里之外的莫斯科和东柏林去。

苏联地处高寒,不产橡胶,化工业也不甚发达,人工橡胶还搞不出来。东欧国家的工业也离不开橡胶,中国能提供橡胶颗粒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光是近几个月向苏联提供橡胶,中国就换回来几千台工程机械。帝都开始提前修密云水库,耗费更少人力,修建速度也将加快。

这在穆勒看来,变化速度就很惊人。他刚来时,从帝都到天津的公路还坑坑洼洼。两个月后,百来公里的道路被压路机碾的平平整整。

虽然没用啥水泥修筑路面,但至少开车在上头不会颠的人屁股疼。

还有这港口,半年前哪有什么大型吊机啊?码头上还基本靠人力搬运货物。若是要吊几吨几十吨的大件,必须靠‘自由轮’自带的两部吊机。

如果没有万吨‘自由轮’,沿海的运输船大多几十吨百来吨,根本运不了重型货物,效率极低。

每个月就有十艘‘自由轮’加入国内的海运,其提供的运力别说让总理在内的土共高层极为震惊,连苏德来的专家也大感欣喜。

海运比陆运可方便多啦!

光是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来就解决不少难题。

现在有万吨‘自由轮’,十几部吊机在新修的码头上一字排开,装卸速度比过去提升十几倍。

这背后是柴油发电站在全功率运作,不但可以供应码头,还可以保障城市政府和工矿企业。

穆勒最近在帝都周边跑了不少地方,明显感觉到能获得供电的区域越来越多,跟半年前入夜就全城漆黑的景象大为不同。

“你们这发展速度真是有点太快了。我猜中国这半年的发电量要翻倍。工业产值将要暴增。”

穆勒说来叹了声,“我看过你们正在搞的扫盲班和夜校,确实有点当年德国进行工业革命前期的模样。

德国在工业起步时,产品质量也很差,把英国人逼的搞商标。你们现在也在类似阶段,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话听来令在场众人自豪,但仔细想想又颇为心酸。就因为国家不够强,中华近百年来吃了多少苦。

好不容易国家获得独立自主,不过是走到另一个事业的起点。

就连总理都听得心情复杂。近半年大量机器设备的涌入,确实给国内发展带来巨大便利,但也造成巨大冲击。

光是这码头十几部吊机就取代了过去上千的搬运工。这些人要吃要喝要养家,得给他们重新安排工作。

类似的事有很多,不少干部能力不足,无法解决新问题,反而担心工业化冲击传统社会,要求减缓搞工业建设的进度。

要不是萧金浪据理力争,并且拉来苏德援助,确实会有不少干部找各种借口调低发展预期,进而把有限资源朝要注定被淘汰的产业倾斜。

“时间啊,时间啊。”总理低声感叹道:“只要能让我们安安稳稳发展个几十年,一切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话没说错,但萧金浪听着张了张口,没说话。土共在搞工业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只希望这次能纠正些。

倒是‘汉斯’穆勒听了翻译的转述,愤然道:

“不可能安稳的,从德国的工业发展来看,换成中国这样面积和人口的国家,稍微变强就会侵占其他国家的利益。矛盾不可调和。”

嘚......不亏是打了两次大战的策源地,德国佬一开口就带着‘铁与血’的调调。

总理只能笑笑,不好做评论。他在考察结束时,找萧金浪单独谈话,问了句:“目前美国政坛出现动乱,对周青峰有没有什么影响?”

麦克阿瑟闹出的丑闻传遍世界,到现在也没个解释。

美国国会和国防部也被架在火上烤,既恨不能查个清楚,把这帮‘胆大妄为为’的白痴通通枪毙,又希望能安抚民众,息事宁人,不要再继续丢脸了。

萧金浪听到这问话,苦笑不已,

不想错过《这世界危在旦夕》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