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22日。
美国驻苏联大使馆。
大使级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长电报。主题是回应苏联会否加入世界银行及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一事。
这是美国‘遏制战略’中有名的‘长电报’。乔治.凯南分析了苏联在二战后的政策思维,也为如何应对定下基调。
在随后的大概半个世纪中,美国在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策中,确实执行了乔治.凯南的意见——接触、诱导、遏制。用软实力侵蚀对手的意识形态,而不是硬实力的杀伤。
和互联网上传播的观点不同,美国在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中并不是‘狂霸拽酷屌炸天’的模式——那是苏联解体后才这么干的。
新中国面对的美国政客还有点脑子,毕竟他们需要直面苏联的竞争,而不是91年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寂寞。
台湾的老蒋被轰炸机逼得只能躲在地下工事里,其海空军彻底丧失遏制大陆的能力。美国人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中国要是真的发展起来,白人世界到底该怎么办?
“一味的封锁和打压只会让中苏成为背靠背的盟友,苏联将别无选择的支持中国进行工业化。一旦他们控制了世界岛,美利坚就被孤立了。”
马歇尔面对世界地图,能清楚的感受到这种威胁。他在抵达帝都后就连日跟中方外交人员接触,总理和主席都与其会见,双方进行了坦诚而有建设性的交流。
中方态度很明确
朝鲜战争是美方强加于中国的,中国从头到尾都没想打这场突发性的战争。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蒋介石政府必须被消灭。美国如若干涉,便是战争扩大。
中苏同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中国是绝对不会背弃社会主义阵营的。
中国愿意跟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打交道,前提是不能损害中国利益。
这基本把马歇尔搅屎的想法打破。中方态度是‘你要打,我陪你打;你要谈,我也跟你谈;想要我自残乃至自尽来讨好你,那就是做梦了’。
萧金浪看了抄送给苏方的会谈记录,乐不可支的暗想:
“这不就是近七十年后中美关系的翻版么?只是那时候中苏关系掉个,变成中帝强,大毛弱。大毛成了需要被输血的那个。”
会谈几天,马歇尔翻看备忘录,发现中方对中美建交的最大期望就是能做点生意。他讶然发现
“中国人居然想向美国出口高性能计算机?”
一个穷到家徒四壁的农业国,钢铁产量还没美国零头多。
它居然在会谈备忘录里堂而皇之的写着可以向美国出口运算速度超过每秒十万次的高性能超级计算机?
马歇尔觉着中方是不是在开玩笑?还是写备忘录的人脑子犯糊涂了,把求购美方计算机写错了?
美方外交人员也觉着可能是双方语言不通,写备忘录的人犯下低级错误。可当他们向中方交涉,却被告知——没错。
中方确实搞定了每秒十万次的超级计算机,并且愿意向美国出口。
这真是太荒谬了。
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46年诞生,到目前美国的计算机也没比苏联的好哪儿去——大家都是电子管,又笨又重又耗电。
晶体管虽然出现了,但还极端原始,没能解决大规模量产的问题。美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是58年的事。
目前美国能批量制造的大型计算机是52年才推出的ibm‘701’型,受限于存储和输入输出设备,其运算速度每秒不到两万次。
但‘701’的价格却贵很,它采取租用方式提供给科研机构和商业公司,月租一万两千美元。
现在中国人要卖超级计算机给美国,报价是每台‘东方’超算五百万美元——马歇尔啼笑皆非,却对这超算报以极大兴趣。
“我想看看贵方打算出售的超级计算机。”马歇尔是非正式访问,不急着回美国。他提出要求后,中方也很痛快答应。
对于对美出售超算,这是萧金浪在背后促成的。
毕竟‘杨总师’凑了一堆西方设备,走私来美国原材料和化学药剂,花了一年时间‘抄答案’才完成晶体管量产。
美国人就算拿到成品,最快完成同样的路线也要五年。有这么五年时间差距,中方不如把产品卖出去赚外汇。
一来中国目前缺的不是计算机,而是钢铁煤炭电力水泥之类的基本工业品。二来国内基础太薄弱,有钱才能继续发展。
就好比饿死鬼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