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凌晨23点56分。
约旦,安曼省,扎尔卡空军基地。
卡佳两天前就抵达此地,和她同来的还有七八名俄罗斯联邦的军人和技术人员。他们买通了基地的约旦军官,进而把十多台数据分析设备和多部基地雷达连接。
看看时间,距离以色列在七天前向萨达姆下达最后通牒还剩几分钟。伊拉克方面除了尽情展示自己的武力和信心,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等到零点零分,以色列人就该发动空袭了——就好像犹太人二十多年前干的一样,让空军的战机越境攻击,事后还不受任何惩罚。
在约旦的雷达屏幕上有大量飞行器的信号,大多是国际航班在天空飞过,也有以色列正常的战备巡逻。
毕竟这个小国面积不大,在特拉维夫起飞的任何战机都可以被隔壁的约旦雷达发现。
卡佳这伙人不是来看f15,也不是来看f16,而是来盯着f117a‘夜鹰’战斗轰炸机的。美国人私下把隐形战机租给以色列,这等小把戏瞒不过有心人。
毛子想要积累些敌人高密级战机的雷达数据,干脆跑到约旦的机场,用当地的军用雷达来盯着。
但......目前一无所获。
主持这项工作的是个戴眼镜的秃头毛子,五十来岁。他待在空运来的电子侦查方舱内,苦着脸盯着频谱分析设备,一句话也不说。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零点零分已过。
雷达屏幕上可以看到以色列方向多个基地起飞了多个机群。通过信号识别,基本是以军装备的侦查、护航、电子战、空中打击等类型,总数上百架。
但卡佳的小队没能捕获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秃头毛子的额头开始冒汗,时不时的擦一下。
零点四分,卡佳接到一个电话,随后对秃头毛子说道:“特拉维夫的‘游客’报告,他们目视看到‘夜鹰’在机场起飞。”
小队所有成员聚精会神盯着各自负责的仪器,虽然会有存储器记录所有信号,但他们还是希望能从频谱分析仪上肉眼看出点什么来。
扎尔卡空军基地的五六部雷达都盯着特拉维夫方向,两地距离不到百公里。理论上对面任何飞行器升空,都会在雷达上有所显示。
但......又是五六分钟过去了。
除了些各种可以识别的目标,卡佳小队还是一无所获。没发现能和f117a对应的雷达信号。
“怎么可能?米波雷达也找不到?”
“也许以色列飞行员先朝地中海方向飞,远离我们之后再绕圈进入约旦领空。”
“除非‘夜鹰’从距离我们五十公里外的低空飞过,否则肯定会被扎尔卡的雷达捕捉。”
“我们总师认为,美军隐形战斗机的rcs应该就是亚平方米级别,不需要米波雷达也能捕捉到啊。”
“‘夜鹰’是高密级战机,肯定单独行动,不会和其他飞机组队,再等等吧。”
小队成员低声议论,卡佳却懒得跟这些男人挤在臭烘烘的车载方舱内。
她其实知道‘夜鹰’的大概数据。毕竟这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代隐形战机再过几年就被美军退役,部分信息已被外界所知。
而‘苏霍伊’的总师还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隐形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在亚平方米等级,于是设计了苏-57这么个坑货。
方舱里的争论持续一个小时,卡佳的手机收到卡塔尔电视台发布的最新新闻——巴格达的共和国宫遭到至少四枚重型炸弹袭击。
宫殿的穹顶被完全炸穿,在内部爆炸的冲击波摧毁了大量玻璃窗。有消息人士猜测这应该是钻地弹,专门用于对付萨达姆在宫殿内部的地下逃生通道。
至于进行空袭的以军,没有任何公开消息。
看到这条新闻,卡佳敲了敲方舱的铁门,对里头依旧一无所获的队员喊道:“战争开打了,萨达姆的办公点被炸。应该是刚刚起飞的‘夜鹰’干的。”
“确定是‘夜鹰’?”秃头毛子问道,“会不会是其他以军战机干的?我认为伊军防空系统很可能已经被瘫痪了。”
“我要打个电话。”卡佳换了部卫星电话,拨了个号码,“有人肯定知道。”
只是电话拨出去,半天没人接。卡佳只能挥挥手,叹道:“那家伙这会应该很忙,看来得等会再打。”
秃头毛子却追问道:“既然萨达姆的办公地点都被炸,朝鲜人加强的巴格达防空网应该也一无所获了。”
“我不清楚。”卡佳走到自己个人的车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