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到青龙镇后至少再休整一天,拿了战前犒赏的银子,才会进攻新华村。
至于敌军有没有兵贵神速的可能。何捕头表示会有少量匪寇探子前来,但大部队是绝对没可能玩什么‘兵贵神速’的突袭。
不是不想,是办不到。
敌军主力出来作战,沿途村镇必然高度戒备,寨门紧闭,青壮上墙,日夜严加防守。地方富户得凑粮草银子甚至女人,求着这帮官匪离开。
按何捕头捕说法,这伙官匪在青龙镇住一天就开拨已经算奋勇。按他们本性恨不能住上十天半个月,把全镇祸害一遍才罢休。
现在镇上住户无不逃散,带着妻儿家财躲到乡下去,避此灾祸。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这既是匪又是兵,犹如蝗虫过境,不吃光抢光就不会走。
鉴于这种判断,‘圣光’团队不能允许这股敌军在地方上使劲祸害,至少要在青龙镇之前就将其击溃,最好是消灭。
派兵布阵这事,轮不到周青峰插手,军事组有正经的营团级军官。组长陈定原本是野战军里当团长的,这次亲自进行参谋作业,制定作战计划。
“这伙官匪主要装备轻武器,火器质量低劣。他们的马军大多用于骑乘拉车,没有冲阵能力。”
“官匪内部指挥体系繁杂,一旦打起来肯定各自为战。他们的通讯能力也极为有限,基本等于没有。”
“单靠我们,要全歼对手很难。但如果提供赏格,发动群众,一旦将其击溃,沿途村镇对官匪仇恨极深,对零散匪徒有打击意愿和能力。”
“考虑到周边形势,新华村的武装力量将三分之二出动出击,三分之一动员留守。双方保持联络,时刻彼此援助。”
“‘圣光’团队将有六十人出战,主要装备燧发枪,个别人员使用自制手榴弹。进行过短训的‘协警’全部出战,装备长矛。一旦击溃对手,让他们见见血。
此外还要动员大概三百村民提供后勤支援,或许能从中也发现些人才。这批人也将成为宣传队,在战争过程中把我们的威势宣传出去。
我们的困难在于交通工具不足,必须依托河道才能方便补给。主力基本没接受作战训练,很难承受重大伤亡。”
穿越前,团队考虑过全军事化前往明末,但推演的结果是除非变成一伙流寇,否则没办法完成任务。
哪怕裹挟大量兵力,如何指挥部队跑到天寒地冻的东北老林中打努尔哈赤,这个思想工作没法解决。
所以团队以技术人员为主,训练有一定思想的军队。这就决定了团队内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如何战斗。
穿越前后,团队内进行过多次小规模的演习,主要是应对外敌内乱以及村庄失火等紧急情况。尤其是演练如何使用专门为穿越研发的特种燧发枪。
当初打爆牛二脑袋,以及各种治安整肃,都是用的这玩意。
除了使用压铸成型的黑火药便于装填外,特种燧发枪的点火机构在枪内,还带保险。枪膛内不但有膛线,还使用了比米涅弹更进一步的技术。
十五毫米的弹丸上有个软木弹托,弹托能嵌入膛线,保证射击时弹丸旋转提升精度。这种设计没了米涅弹的挂铅问题,对弹膛磨损小。
特种燧发枪的缺点就一个——为了在单位重量下获得更多的枪支。它的枪管只有四十厘米长,枪口初速大概三百六十米每秒,有效射程不到百米。
有这个射程差不多了,毕竟团队内大部分人有近视眼,看不清百米外目标。
另有十支枪管是八十厘米长度,枪口初速能接近五百米每秒。这是专门给军事组用的,打两百米外目标也没问题。
枪管上没有光学瞄准镜,连机械瞄准镜都没装。它类似打独头弹的霰弹枪,瞄准机构都是最简单的大号觇孔瞄具。
为了提升精度,这枪特意用了诸如浮置枪管等设计,为了轻便又没有木制枪托,改用粗钢丝折叠枪托。
对团队内占大多数的非军事人员来说,它就是用各种先进理念和工艺,将当前技术水平发挥到极致的最棒燧发枪。
从松江府城出来的官匪马上就要面对这种超级燧发枪的排队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