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的仓库去搜,确实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违禁品——走私的低价水果、食品和家电等生活用品除外。
为了完成普大帝的严查任务,军警连圣彼得堡清真寺闯进去翻了个底朝天,调查所谓‘车臣恐怖分子’。阿訇的愤怒都无法阻止他们。
但几千号‘捣蛋鬼’仿佛失踪了一般,很完美的融入到圣彼得堡的几百万人口当中,一点线索也没暴露。
越是什么情况都没有,普大帝越是不安。
圣彼得堡正变成一座火山口,暗藏的岩浆越是被压制,蓄积的能量越大。只等某个信号,喷发的岩浆冲上天,就能把这座城市变成末日笼罩的‘庞贝’。
这个信号在哪里?
涅瓦大街的露天市场上,调查的军警正要离开,无意间看到某个摊主的手被临时打了绷带,用纸板固定。
军警喝问道:“你的手怎么了?”
“被一个混蛋给弄伤了。”摊主也很郁闷,多说了几句,“有个漂亮妞来采购,她身边的男人力气很大。我试了试那家伙,结果搞成这样。”
摊主一米九几,体格粗壮,足以让寻常人望而生畏。能把他弄伤,这情况引发军警的注意力。
“弄伤你的人长什么样?”
“比我还矮一些,戴着兜帽,遮住了脸。”
“他就没点特征吗?”
“那混蛋连句话都没说,但漂亮妞倒是时常来市场采购,每隔两三天总能见着,每次买一大堆的食物。
对了,她总是带着个叫莉莉娅的小女孩。她过去用卢布付账,但这次是男的用美元付账,应该是个有钱人。”
力气大、遮住脸、采购多、付美元,这些要素听起来确实有些异常,但在当下的俄罗斯却又都说得通。
调查的军警问了最后一项,“把对方付的美元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拿钱出来看看?摊主火了,不悦的回答道:“嘿,你们想捞钱就直说,但这个月给警局的分红已经付过了。”
几个军警却死盯着,没有退让的意思。摊主被逼的没办法,只好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个钱包,里头有上千美元和好几万卢布。
一名军警戴上乳胶手套,将钱包里的美元全掏出来。摊主急的大喊:“喂,你们别太过分。这是我们一天辛苦挣的,非常干净。”
检查的军警继续问道:“对方付的美元是那几张?”
摊主气呼呼的,半晌后才答道:“那家伙付了三张一百美元的纸币。”
一百美元的纸币并不多见,摊主的钱包里只有四张。检查的军警将它们全拿出来,从口袋里抽出个紫外光的验钞笔,对着钞票照射。
不到一分钟,检查的军警发现了什么,转手将美元纸币和验钞笔递给同伴,低声道:“有一张美钞的边角污物似乎是新鲜血迹。”
这个发现让军警们来了兴趣。他们仔细辨认后达成共识,纸币边角的污物有荧光反应,确实是血迹,且染上去的时间不会太久。
按普大帝的要求,军警受命调查潜入圣彼得堡的恐怖分子。查了一天,除了抓到一大堆酒鬼、小偷、走私犯之类的杂鱼,一个重量级的目标都没有。
涅瓦大街的情况被视作可以深入追查的目标,数小时后作为简报出现在普大帝的桌面上。
普大帝对‘力量大’这个描述非常敏感,于是更多军警被调来,追查曾出现在涅瓦大街市场的一男一女外加个小女孩。
不同摊主汇聚起更多的情况,比如漂亮妞有一辆七十年代老款的‘拉达’轿车。搬运工指出他们离开时的方向,并谈及女孩跟男子说英语,不说俄语。
但这些都不够。
警务系统开始调查‘莉莉娅’这个女童的名字,年龄囊括六到十二岁,户籍在圣彼得堡的超过五百个。
如果再考虑孩子有个二十几岁的单亲母亲,数量骤然降低到百来个。而这些单亲母亲名下有一辆老款‘拉达’轿车的就更少了,只有七八个而已。
整个调查过程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当军警带着嫌疑目标的照片返回涅瓦大街的露天市场进行询问,波琳娜自然被挑了出来,其家庭住址也藏不住。
市郊的图拉大街,一栋六十年代建的老旧公寓。
一队军警悄悄将公寓四周包围,另一队无声的前往六楼。还有两名走进一楼的管理室,从喝酒快喝懵的管理员口中得知,单身的波琳娜两天前突然变得有钱了。
这时间点正好对的上‘阿芙乐尔’号的凶杀案。
可当军警破门而入,家里没人。看看餐桌上留下的食物,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