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大量高端人才的同时也放松了警惕。
常委长老们日理万机,不是什么破事都能时刻盯着。
周青峰的提醒来的恰到好处,让国内高层意识到挖美帝墙角的事还是得细水长流,闷声发财为好。
“根据我们的判断,‘维克多’应该身处美国情报机构的高层,能接触到最为机密的信息。对于他的意图,我们难以揣测。但他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
对于‘千人计划’,常委已经决定逐渐从半公开的人员招募转向地下接触,并且对媒体新闻进行清理,不再大张旗鼓的宣传。
此外,我受上级委托决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萧金浪同志,由你来担任组长,专门跟‘维克多’联系,并直接向我负责。”
连续三份情报,一份比一份重要,这足以打动领导层。这还只是开始,后续有啥很值得期待。
只是谁也搞不懂为什么情报会以非常粗陋的方式直接寄给萧金浪?
为什么不找大使馆?为什么不联络情报武官?为什么不用更加安全的联系方式?而且联系频率如此之高。
真正的深海间谍,几个月能联系一次就不错了。有的是几年才发送一次关键情报,其余时间就潜伏。
周青峰这种急性子,几乎连续性的发情报过来,国安都替他担心。很想跟他说不要这么高频,次数越多越容易被抓。
这么好的情报来源,国安恨不得给周大爷立长生牌位,把他供起来,早晚三炷香的伺候着,求漫天神佛保佑他平平安安。
正常情况下,想要搞到周大爷这种级别的情报,埋下他这种地位的暗桩,需要几十年的培养,付出巨大代价。
现在冷不丁有这么个暗桩蹦出来,确实值得国安不顾一切代价去保护。
正因谨慎考虑,‘维克多’的任何举动和要求都被认为是有特定含义。所有知情者都觉着他不是随随便便找老萧的,肯定是认识。
坐了二十多年冷板凳的萧处长被提拔上来负责掌控这条专线。除了他,谁也不能随便乱碰‘维克多’的情报。
对于这份重担,老萧点点头,还是冷静的接受。他也明白‘维克多’的重要性,这只怕是国内在老美那边能接触到的最核心机密圈。
翌日,《人民日报》在三版位置刊发了周大爷要的那篇文章。
原本国安觉着在找个不起眼的犄角旮旯发个评论就好了。但常委长老发话,上不了头版好歹也得混个显眼的地方。
标题没改,就是《唐纳德.特朗普有多大几率成为美国总统》。
写这文章的评论员都觉着极其别扭,国内压根没谁觉着懂王这个毫无政治能力的逗逼能上台。全世界智库几乎一边倒认为希拉里赢面大。
但这篇文章是命题作文,必须从特朗普胜选的角度去写,还要写写其上位后中美面临的纷争和难题。
当天的文章一出,立马被国内公知骂的狗血淋头。
有人从美国政治体制批驳,有人从美国当前选情批驳,有人从美国社会现状和民意论证,反正嘲笑声铺天盖地。
公知仿佛发现了国内宣传的极大破绽,拼命攻击,由此获得精神高潮——当前跳的越欢,事后被打脸就有多疼。
在文章刊发后,萧金浪就开始等待新的邮件。他难得不去局里办公了,就蹲家里守着。后来发现蹲家里太煎熬,干脆跑去邮政部门,专门盯着从美国来的邮包。
近段时间从美国来的邮包已经被国安重点监控,一部分侦查员干脆换身衣裳跑去分拣邮件,生怕某个快递员吃饱了误事把重要快递给弄丢了。
但想象中的第四个邮件并没有来。
文章发表后的前一周,裹着头巾的伊兰乘坐飞机从华盛顿特区飞旧金山。在旧金山设立‘圣光’分公司后,她就将独立于周青峰开始运作。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周青峰给予伊兰充分的信任,把孙洛基等人都安排听她指挥。两人从此不再进行直接联系,避免被外界发现。
《人民日报》的文章发表后,伊兰跨越太平洋,飞抵帝都。她头一回来这个陌生又现代化的东方国度,脑子里对中国所有的固有印象被全部推翻。
刚下航班,伊兰就在机场拨打了一个电话。不到五分钟,机场的便衣主动前来联系,并护送她登上一辆国安派来的轿车。
两小时后,伊兰入住国安在西城区的内部招待所,享受最严密的安保和隔离。
萧金浪急匆匆的跑来,热情的问候道:“您好,女士,我是萧金浪。该如何称呼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