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三章,你就去长春光电所吧

起子螺丝刀扳手铁锤,实验室里唐华和王大衍两人叮叮当当,一会儿就拆掉了夜视仪的外壳。

1946年,战后第一代经典名车——t-54中型坦克的原型车出厂,1948年是第一种量产型t-54-1,1949年是t-54-2,现在t-54-3的量产已排进乌拉尔的任务列表,正在研制的型号,应该是t-54的比较大的改进型t-54a,后来中国的59坦克的直系老爸。虽然这种坦克要1954年才批量生产,但现在已经有不少零部件研制出来了。唐华拿到手的,就是准备用在t-54a上的tkn夜视仪和ou-3红外聚光灯。

tkn-1基本上就是苏联主动红外夜视仪的那般模样。首先是一个装在车外的大碗状红外探照灯,它的作用是发出人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照射被探测物体后获得反射,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镜片组聚焦,在一块硫化铅小板板上成像。硫化铅小板板被红外线照射会放出电子,电子打在荧光屏上,就成了人眼可见的图像。

红外聚光灯暂时没啥可研究的。

tkn夜视仪的机匣拆开后,唐华把红外接收器的光学部件递给王大衍,“王教授,帮我看一下光学系统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可是红外波段的光学镜片组,我得查查折射率……”王大衍开始翻资料。

王大衍本科是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在谢菲尔德大学拿的硕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现在手里还拿着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器的专利。

(后来罗布泊的核爆靶场光测设备就出自他之手,也因为核爆的超高速光测,王老位列两弹元勋之一……)

“王教授有没有看最近的报纸?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部队在朝鲜已经参加了战斗。”志愿军参战的详情唐华可不能跟王大衍说,唐华就只能问他有没有关注报纸。

“我每天都看呢。抗美援朝的部队打得好像还不错,前些天应该是狠狠揍了一顿美国人,真给提气。”

“现在在朝鲜,美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朝鲜人民军、我们的志愿部队白天根本无法行军,只能在夜间,避开美军轰炸机行军和作战,条件很艰苦,很危险。”唐华说,“苏联正在援助我们武器,现在志愿军只有步兵和小炮,但将来会有重炮和坦克。但坦克大炮苏联能提供援助,飞机就没那么容易,可能就算有苏联飞机,我们在朝鲜上空也没法把美国飞机赶出去。所以将来我们的坦克,可能也要在夜间作战。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着急要搞这个东西。”

“明白!”王大衍点点头,“不过我问一下,为什么苏联不直接援助装夜视仪的坦克给我们呢?”

唐华笑笑,“他们苏联陆军现役的坦克也还没普遍装备夜视仪。这个是我从天顶设计局那儿要来的,我现在还是苏联科学院的通讯院士嘛。当然这也是有斯大林同志默许……这东西预定装备在苏联的下一代坦克上,但现在我们可能得先凑合着把它装在t-34-85上用着。”

和王大衍聊天这会儿,唐华已经拆掉了高压帽,接着把阴极射线管拿到实验室角落,用工具嘭地一声弄开了。

“哇哦。”唐华用镊子夹起一元硬币大小的硫化铅小薄片,“这工艺真不是盖的!”

这套红外夜视仪外观糙得一塌糊涂,跟回收站里的电子垃圾似的。歪歪扭扭的焊缝,外表还有毛刺,螺丝钉是胡乱拧上去的,目镜处的缓冲垫带着油渍,手一撕就掉,但把粗糙的外壳打开,里面就不一样了。……有的电路依然粗糙,但需要做得精密的核心部件,工艺不是一般的细致。毛子工业品的一贯特色啊。

这片硫化铅板板的加工精度绝对没的说,t-55am上的tpn-1-22-11主动红外夜视仪,核心器件也应该是用同样的工艺和加工标准。

然而,为什么tpn-1-22-11最大视距有1000~1500米,手里的这个只有300米呢?

小问题。自己diy就是。

……

“怎么样,王教授?”唐华扯下手套。这三天过来,每天得有一多半时间泡在实验室,现在tkn的电路和放大部分已经被唐华全改了一次,如果估计得没错,夜间在坦克炮的正常交战距离开火是没问问题了。

“我这边也研究完了。”王大衍这几天倒没做什么破坏性暴力试验,大部分时间都在查tkn的说明书再查自己带来的手册,或者用螺旋测微仪量镜片。“这个,他第二个镜片的位置是不对的。会出现聚焦不准。”

“那咱们就新搞一套。把这个修正了,这夜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