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间隔来计算物体的方位、距离。”
“第五组,李庆忠你们的工业激光组。研制任务很多,所以你们人数最多,6个人。切割、焊接、材料热处理、激光医疗……你们组和前5组都不一样,前面的小组并没有利用激光的热能效应,但你们要用到,你们小组是属于高能激光范畴的。”
“第六组,激光对抗……”
……
唐华说了大半个小时,任务分发完毕。唐华说完,赵忠尧钱三强也和学生聊了几句,回答了几个学生的问题。
但是,学生们听完,仍然有几人觉得似乎漏了些什么。
“唐老师,那个……激光炮呢?”一个学生问道。其他学生也全都附和起来。
看来12月31号晚上的激光表演,给他们震撼最大的就是最后那一炮。
唐华看看在座的学生,示意他们淡定一些不要激动。“高能激光武器在未来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但不是现在。激光要想武器化,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是要靠其他工业门类的技术逐渐发展和更新换代,甚至要等他们出现两三代的技术革命,才可以做到的。现在我们先进行立即可以投入实际运用的激光种类,新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国计民生,因此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急需、而我们又可以在几年之内做出来的东西,优先研究。较远的未来才能实用化的东西,优先级稍微靠后。”
学生们“哦”地点头。
现在我说话还挺管用,指什么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走,几乎没有人发出疑虑,至少在科技领域是这样……唐华想。
礼堂演讲/讲课结束,激光家族的缔造者们——二三十个大四学生三三两两散场。
“赵老师,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唐华又一次对赵忠尧说。
“激光的基本理论我们掌握了,再研究各种种类的激光器不是难事。”赵忠尧笑着说,“几年之后,这些科技投入应用,我们物理系在激光领域就枝繁叶茂了。”
“枝繁叶茂,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唐华说。
……
苏联驻华大使馆。
武官获得总理的许可,从北京电影制片厂把激光武器试射的那段胶片要了个拷贝,带回大使馆。
罗申又重看了一遍当天的试验现场。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罗申说,“谢里夫,你经常看科幻小说吗?”
谢里夫摇摇头,“看得不多,只看过一两本凡尔纳。”
1897年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发表的小说《世界大战》中,写火星人乘坐着某种三只脚的巨大机械入侵地球时使用了一种“热力射线”(射线枪)。从威尔斯开始,类似的武器就在科幻作品里已多次出现。约翰·坎贝尔1930年的小说《黑星坠落》跟风威尔斯,坎贝尔大概也受到2,30年代原子物理和放射科学发展的熏陶,在书里明确地把威尔斯的热力射线武器叫做射线枪。甚至萧伯纳都在1919年的剧本《伤心之家》里假想了一种能够摧毁军火的射线。
当然,科幻小说是安排在科学架构上的脑洞,作家才不会在小说里附带工程设计图。但发出一束光,pia地把人打死或者烧成黑炭,这似乎很符合未来高科技世界的武器特征。
“这是一种以前只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的武器,它或许就是未来的武器。”罗申讲胶片重新包装起来,放进包裹箱,“在它面前,再坚固的装甲也会化为液体,重型坦克和战列舰都会成为废铜烂铁,天上飞行的飞机也全都成为活靶子,因为我们看到哪里,激光就能命中哪里。激光转移火力只需要转动棱镜而不需要转动火炮或者炮塔,比任何武器都要灵活。激光武器也不需要子弹或者炮弹,也没有笨重的易磨损的炮管,只要有足够粗壮的电缆,它就可以一直发射、发射、发射……”
国际关系学院出身、历史系硕士毕业的罗申大使一直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作为一个文科生,此时他是真的激动了。其实岂止是文科生呢,他身边的武官是苏联陆军出身,刚才和罗申一起看完电影片段,也大吃了一惊。
“我同意,大使先生,幸好这种武器是我们的盟友最先发明,接下来,如果中国愿意和苏联共享这项技术,我们就能对美国获得极大的技术领先优势。……甚至苏联向中国付出一些补偿,也是十分值得的。”
把胶片装好,罗申想了想,又拿过一张纸开始画图。他画了清华物理系教学楼,画出了报废卡车的位置,画了纪录片电影机拍摄的位置,用红铅笔画了一道从大楼射向卡车的激光。
最后,他在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