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暴露在志愿军步兵防线面前,至少得留四百米安全距离,最好是五百米。如果违反这个条例,志愿军的战壕里随时会冒出几条白烟把你干掉。当然美军也琢磨出了其他的规避方法,比如美军发现40火打移动目标的命中率会低一些,因此坦克在作战时尽量不停车,尽量多在前线做横向运动(哪怕会暂时暴露坦克侧面)。
唐华觉得朝鲜战场我军的防御作战已经类似
60年代我军抵御装甲部队冲击的套路了。敌方也必须依此原则来做应对,否则在有作战纵深、有足够反装甲武器的的设防阵地前,不管什么坦克都要碰得头破血流。美军应对的方式也由范佛里特找到了:炮兵大弹药量猛轰,外加空中打击(然而现在空中打击并不灵)。
步兵方阵走完之后是一个方阵的骑兵,今年骑兵数量比起1950年是剧减,就这一个方阵。
骑兵方阵之后,防空部队……
高射炮兵67师第一团的六套红旗-1防空导弹系统一共30辆车进入观众视野时,观众掌声的音量终于超过了刚才的民兵方阵。
十三陵导弹试验基地培训的最后一个防空导弹团就是高射炮兵67师第一团。尽管朝鲜前线总是嚷嚷需要更多的红旗-1防空导弹单元,但正在训练的部队从十三陵开到市区“赶场”参加阅兵式是不算太麻烦的。
参观阅兵的群众和干部在前几个月多少也听说了志愿军防空导弹痛打美国飞机的故事,知道这个导弹厉害得很,但如果只看报纸不看杂志,可能搞不太清楚防空导弹是什么样。现在导弹发射车从眼前开过,百闻不如一见大概就是这样了。
六辆指挥车、十二辆导弹发射车、十二辆导弹装填车,排成六个箭头的队形,不紧不慢地开过天安门前。导弹发射车上装着四枚训练弹,加上上面的小型跟踪雷达……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本届阅兵卖相最好的一个方阵。
“向前在莫斯科谈判,八月份的时候,苏联同志点名要这个防空导弹,”刘司令员说,“红旗-1防空导弹是全世界独一份,美国没有,苏联也没有,真是不得了啊!”
唐华看防空导弹经过的场面也看得入迷,听见刘帅的话,回道:“苏联……现在也有了,他们研制的是中高空防空导弹,红旗-1是中低空防空导弹,这两种配合起来,刚好形成完整的对空防御体系。美国也在研制防空导弹,不过现在他们可能路子走得有点歪。哦,徐参谋长应该跟苏联同志说,防空导弹我们肯定愿意给苏联,但要等到朝鲜的战争结束之后,对吧?”
粟峪:“美国人的防空导弹不知道有没有我们这个红旗-1厉害。”
唐华:“如果他们把歪路走正回来,也造这一类型的中低空防空导弹,其实也能很快研制出来,各项性能指标大概可以和我们的红旗-1相当或者接近。”
粟峪:“美国现在在朝鲜还是有很大的空中优势,我们虽然能防住美国飞机,可我们的飞机还炸不到美国人头上。所以,美国研制地对空导弹应该不会太积极。”
唐华听了粟大将的话,也笑着点头赞同。
“我们海军除了反舰导弹,还能不能也搞一个舰对空导弹?”在一旁默默看了许久的海军萧司令员冒出一句。
……
天安门城楼下,记者区的苏联记者卡姆波夫看见防空导弹方阵走过来时,凭他军事摄影的经验,就觉得这个装备很陌生。把相机摇过来,卡姆波夫就是一阵猛拍。
“康斯坦丁,广场的喇叭里有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武器?我十分确信,它不是苏联提供给中国的。”
“喇叭里说,这是由中国同志研制的防空导向火箭,在朝鲜打下了很多美国飞机……是飞机杀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攀登现代科学技术的决心……”
“哦?防空导向火箭?”卡姆波夫被康斯坦丁不太准确的翻译弄得有点糊涂,他知道防空火箭,导向又是什么意思?
……
防空导弹方阵走过,接着开过来的高射炮一下就成了过气网红……但观众们的掌声还是蛮热烈的,反正只要看见钢铁很多的带机械化的装备过去,现在的人都很兴奋。
炮兵部队排在第一个通过广场的是108毫米火箭炮,由汽车牵引。让108火箭炮排在第一,bm-13“喀秋莎”排第二,唐华也是有点意外的。不过想想这是中国自己研制、自己生产的火箭炮,放在第一也没毛病。况且到现在为止,108毫米火箭炮在朝鲜杀伤的敌军数应该还是远高于“喀秋莎”的。
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里,108毫米火箭炮是军属炮兵团的装备,而且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