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捷缅科:“苏联目前在朝鲜的军事顾问团还缺少海岸防御方面的专业军官,苏军正准备增派一个新的小组,由苏联总参、工程兵司令部、喀琅施塔得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军官组成,您觉得这个小组是应该派往朝鲜进行实地指挥,还是派往北京从全局上把控进度?”
聂帅:“还是派往朝鲜吧,距离战场更近,也更利于协调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同志。”
什捷缅科摇摇头:“达瓦里希聂,其实按照苏联红军的条令,这种顶层的工作小组应该在北京……不过如果中国的总参谋部还未达到直接下达军令的标准,那还是派往朝鲜工作吧。除此之外,我还有个请求,我上次访问北京的时候知道总参谋部在中南海有一个情报中心,科切尔金的汇报也提到了它。如果可能的话,我以及总参考察团想到那里实地考察。”
聂帅:“这我无法立即决定,这可能需要主席批准。”
……
北京战情中心。
为了迎接什捷缅科的考察团,参谋和工作人员花了半天重新布置房间,50中心与战情中心的通信线路被拔下,计算机内暂存的十几k电报在打印之后删除,打印出来的所有密电电报纸也通通藏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这里不只是情报中心,还兼具参谋部的职能,甚至能制定一些战役作战计划。”
什捷缅科在聂帅和粟峪的陪同下考察战情中心。原本科切尔金认为这里是一个情报转发地,什捷缅科知道得稍微多一些,既然中国总参放了两个(那时候徐帅也在)副总参谋长在战情中心,那么这里的功能应该不仅限于情报转发。
“这个地方,我、粟峪和向前同志一般会有一个人在这里。主席、总理会不定期来这里过问战况。如进行重大战役的准备和策划,那么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都会到齐。”聂帅简要介绍战情中心的架构,“除此之外,战情中心有4名参谋人员和若干工作人员。4名参谋分别负责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业务。……就是这样。”
聂帅说到这里的时候脑子一闪,话里留了半句。
战情中心其实还有一个人,唐华。这些人的分工也是唐华用自己的方法分的,四名参谋加上他,分别负责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和计算机。唐华就是最后那个“计算机”的负责人。
“通信代表总参通信部的战场通信电报,情报代表总参情报部的情报中心,”什捷缅科在琢磨这四个参谋的职责,“指挥和控制,哪一个代表总参谋部军令部,哪一个代表作战部呢?”
“总参谋部军令部和作战部直接对应的都是指挥业务的参谋,”聂帅说,“但也不全由他来完成工作,控制业务的参谋会分担一部分。”
“1名指挥参谋和1名控制参谋就可以指挥400万中国军队……不,90万志愿军?”什捷缅科觉得这太匪夷所思了,“哪怕是在总参谋部本部的工作支持下也很难办到,这会导致你们的参谋工作无法做得太细,只能生成一个粗略的作战计划和行动方案,单独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粟峪:“有总参本部的支持,其实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至于其他的,我们能用一些办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粟峪示意什捷缅科看过去。“这是我们的情报参谋的工作计算机。”
粟峪指着主指挥室角落的t51,“所有的电报和其他情报信息都在这里汇总。这台计算机与志愿军司令部的另一台计算机保持着联络,因此它同时也是专用的发报机和收报机,信息传递的速率是0.3k/s,也就是每秒钟300个数字。”
粟峪和聂帅没再多说通信计算机的事,也没让什捷缅科看计算机的内容,而是示意他看战情中心主指挥室旁边的三台t51计算机。这三台计算机是在一个屋子里,但屋子与主指挥室紧挨着而且有很宽的平时不关闭的大门。
什捷缅科坐在控制参谋的工作计算机椅子上,参谋在键盘上敲了几个字,段码管显示屏显出一行行的字母和数字,参谋按键盘的上下箭头,这些文档也随之上下“滑动”。
63c188d,ykjn,10725,51-12-7
63c189d……
64c190d……
“在这里,控制参谋可以调出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所有作战单位的简要信息,简版数据精确到师级,重点数据精确到团级。”粟峪解释,“控制参谋的计算和指挥参谋的计算机通过线缆互连,即可进行文件共享和写入,也可进行文件传递。下达军令和作战指令时,指挥参谋可以从控制参谋、通信参谋和情报参谋获得数据支持,从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