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0章,扩大出口靠电子工业

苏州磁性机器厂搞定了磁带存储器,那没有理由搞不定磁带存储歌曲。不过在1951年,苏州和无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把磁带系统、磁头这些零件的成本降下来。

磁带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一个配件,计算机现在的溢价高到了总理都怕的地步。t50和t51在国内销售的方式都是总理亲自确定的:大学和研究院如果确定要购置计算机,先打报告,国家提供35

亿元的财政补贴,大学自己只需要出15亿元,总共50亿元,一手交钱,一手收计算机。

然后电子信息工业部这边,厂子收了50亿元,再把其中35亿元打回给国家……

之所以做得这么麻烦,就是怕苏联同志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这计算机在苏联卖50万卢布,可为什么在中国的价格是15亿人民币而不是按汇率计算的55亿?

总之计算机的零件贵一点没关系,反正都是赚到手软。磁带唱机可就不一样了。这是个电子消费品。七八百卢布一个月的平均工资,那么苏联工人支付购买一个大件消费品,最好不超过1000卢布。超过这个数字,他在购买时可能就要考虑很多因素。

除了磁带唱机,还有磁带。这种小盒包装的磁带应该也不能太贵,当然也不用太便宜,但比起计算机系统配用的每盒价格高达200卢布的数据存储磁带……磁带唱机用的磁带价格抹掉一个零最好。

唐华:“这个磁带唱机,你们现在核算的成本是多少元一台?”

经理:“从今年9月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修改流程工艺……苏州厂那边的磁头价格变了好几次,仪征的五金零件厂也是这样,而且苏州厂的磁头价格还和产量挂钩,所以成本核算特别难。我们12月底总算做了一次全面核算,如果磁头产量能维持在月产千个以上,一台磁带唱机的出厂价可以做到800万元。”

800万元旧币,800人民币,720卢布。

唐华“磁带的价格如何?”

经理:“磁带的成本主要由苏州厂决定的,他们说,30分钟的磁带15万元左右。”

这个价格倒是可以量产了,扣除运输和售卖成本,还能赚上一点儿。

唐华再打量了一下这个磁带唱机——一个铁箱子,很多家庭如果有放置7,80年代老器物的储藏室,说不定就能找到这种样式的录音机/收录机。铁箱子上边有一个可放倒的提把,想搬动的时候手握提把就能拎起来。

长条箱的中间是放磁带的地方,两侧是两个喇叭,铁箱子前面的面板有几个按钮。

唐华给磁带唱机插上电,放进去一盒磁带。一会儿《蓝色多瑙河》的曲子就从喇叭中流淌而出。音质合格。

作为对比,唐华打开房间里的一台黑胶唱片机,唱片放上去之后,还是《蓝色多瑙河》,仔细听的话还是觉得唱片的音质好一点。

“你们试用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唱片机和磁带唱机的声音质量有差别?”唐华问。

经理:“我能感觉到一点,但是一起听的工人师傅没觉得有多大区别。”

唐华决定还是不要和黑胶唱片机硬刚音质了。黑胶唱片这种神器,甚至在90年代末cd唱片很普及之后,都还有人争论“cd唱片音质好还是黑胶唱片音质好”,磁带录音系统图的就是方便携带、成本低廉,高音质系统还是暂时由黑胶唱片统治吧。

只是这个成本最好还是再降低一点。唐华看磁带唱机的成本列表,出厂价800万元、利润50万元,750万元的成本头磁头占了200万。

看来有必要再去一趟苏州了。磁存储技术现在电子信息工业部已经算比较超前了,1951年磁带存储器的容量增加了一倍,现在唐华逼着苏州磁性机器厂把始祖版硬盘的存储容量增加一个数量级,据说最近四个月他们还真的取得了一些突破。把这些技术拿出来做一个廉价民用消费品,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录音机的量产准备还可以再等等。马上要春节了,工厂其他生产线保持运转,到时间了先给工人放个假。我们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能节省节省的。如果总成本能降到700万、出厂价750万,就可以投产。”

……

无锡磁带唱机厂的事弄完,唐华出到工厂大门,和秘书一起走向吉普,马路远处开来一辆黑色小轿车。小车驶近,是一辆劳斯莱斯,引擎安静得都听不到声音,车体浑身上下擦得黑光程亮。

劳斯莱斯停下,一位看似管家的老年人先从副驾驶位下车,打开了后排车门,荣益仁西装革履从车上下来。

“唐部长亲临无锡,荣某未及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