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志愿军铁道兵工程兵一下子就能抽调半数回国(剩下一半在朝鲜帮忙两年修桥铺路),铁路建设的人手就会多出很多……不过现在还没结束。但1953年肯定能结束,也就是比原历史提前一个月还是两个月的问题。到时候铁道部那边就会有意外的援兵加入战场……但最好武大铁路还是早一些开工,最多推迟6个月,推迟1年的话就算志愿军铁道兵回国也赶不回工期了。
……
走到大冶的露天矿坑边,这种人工硬生生改变自然地理的景观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大冶有史记载的铁矿开采可追溯到公元226年,孙权挖的。历史书上写孙权在鄂州“大兴炉冶”,大冶和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古代拿个镐头挖出的矿洞,跟眼前这个大工业化的铁矿遗迹根本没法比。
露天矿坑原本可能是平地,也可能是小丘,勘探出地下有铁矿后,就先把方圆一公里的土层铲掉,把露出地面的铁矿石挖出来,大卡车运走。挖到矿底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直径接近1公里的巨坑,坑边是螺旋状的公路,远看像坑边的小白线。实际上这些小白线的宽度能让两辆汽车并排通过。
“唐部长,鲁局长,”派往大冶的429勘探队队长与唐华见面,“我们已经勘探了大冶60%的矿区,对民国时期的旧矿图做了核准和修订,新勘探了20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且在新勘探区发现了两处矿脉。”
唐华:“听说大冶有不少是铜铁复合矿,而且也有一些单独的铜矿。”
勘探队长:“铜铁复合矿和铜矿都发现了成规模的矿藏。单独的铜矿储量不是特别大,但已达到开采的规格,而且品位很高。您看,这是我们从铜矿里发现的天然铜,随便找了半小时就发现了十几块。”
唐华接过勘探队长递来的天然铜小块。黄红色的铜金属,外形很不规则,甚至有点像一小砣珊瑚。
现在这个勘探队肯定勘探得不够完全。倒不是不够仔细,而是勘探手段还比较落后。
大冶有全国第四大铜矿,储量650万吨。大冶隔壁的黄石也有规模不小的铜矿,21世纪中国的10大铜矿里面,第四是大冶,第五是黄石。
说起来,这次应该把有色金属工业局的人也拉上几个一起来的……
……
从长江码头骑马到大冶铁山,再骑到隔壁的黄石县,在这里有接应的吉普车。不能再骑马玩了,钢铁局的鲁达大叔快撑不住了。
“从苏联引进的钢铁设备会在1953年到1954年运到,”唐华说,“我们有大概两年的时间,做该做的准备。”
鲁达:“厂址从23个勘探地址最后挑选出的三个备选地点,钢铁工业局的专家、苏联的专家大多数赞同在武汉青山新建钢铁厂的方案。”
唐华:“我的意见和专家们一样,那就以青山新建钢铁厂为第一方案,上报总理和陈副总理批准。现在讨论一下,以青山为址可以立即开工做哪些准备工作。”
华中钢铁公司的经理、315厂筹备处主任高云深先说:“首先的准备工作是拆迁和搬迁。”
唐华:……
鲁达:“我看到的资料,青山区有4个自然村,在未来1到2年,这些村子以及他们的耕地全部要占用。村民我们会尽量吸收到武钢的职工中,但要留出搬家的时间和盖新房子的时间。工厂简称以后从他们村里招工,工种不同也就是补偿的不同,村民原有土地的面积、等级、人口、成分、劳动力、青苗、树木、粪坑,这些都要统计。不过我估计困难最大的事情,是四座村子的坟墓。”
高云深:“是啊,坟墓这个问题是最难的。要迁移千百年的坟墓和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故土,有的社员思想上可能一时想不通。这就特别需要依靠党,依靠群众,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向群众讲清道理。”
看来这事儿不大,高云深这么说,说明给村民的经济补偿不会有问题——所有劳动力从农民升为工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反倒是祖坟迁移得做工作。
搬迁的问题讨论完,就是先期建设的配套工程了。最先修的肯定得有长江码头,钢铁设备要用船运过来。然后要修很多个砖瓦厂——得盖厂房和车间。厂区地皮平整、修筑道路。
“郝列布尼可夫部长走了之后,现在是哪些苏联的钢铁专家在武汉?”鲁达问。
高云深:“现在是巴杜洛夫带领的专家团在在这儿。昨天我刚和和马洛歇夫沙什科夫、克料沃诺索夫、克罗特基、匹列卡茨这几个人开过短会。他们之前协助过429勘探组,在大冶象鼻山和龙洞之间的巨大铁矿体就是他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