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0章,冷枪冷炮

击炮——……”

史密斯话说了半句,就一个侧翻倒在战壕里。

在后方第二道战壕的a连士兵对这一声突兀的枪声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直到5分钟后,詹姆斯用灵活娴熟的动作和极快的前进速度,猫着腰拖着史密斯的尸体返回,士兵们才发现这事情有点可怕。

……

还在同一天,下午黄昏的太阳斜照在阵地,160团d连的第二线战壕,有7名士兵被莫名其妙的子弹撂倒,7名当场阵亡、1人重伤。

距离d连阵地750米,24军狙击营一连的狙击手张桃芳、副射手吕长青俯卧在一座山峰的脊线,这里的海拔比d连阵地还高100米,张桃芳的位置在西、d连的位置在东,落日的余晖能影响美军的观察识别。

“张子,已经打了7发了,要不要换个弹匣?”吕长青问。

“要换我自己会换。注意观察。”

吕长青:“好吧。阵地左下,有个美国兵用步枪朝我们这边瞄,没有开火。这个美国兵旁边,一挺重机枪,枪口也瞄着西面。其余的人的注意力不在我们的方向。”

张桃芳根据吕长青的报告,从瞄准镜里看到了重机枪和那个美国兵。

美国大兵用手中的加兰德瞄了一会儿,没发现值得射击的物体,咣咣咣地打完8发子弹,就又猫腰消失在张桃芳的视野中,过十几秒换了个位置又探头出来。张桃芳决定先解决重机枪手。

张桃芳从瞄准镜里能清楚地看到重机枪手像是被榔头敲了一下胸口,翻滚着倒在战壕里。几秒之后,美军的迫击炮终于开火了。

赶紧从山脊躲开,张桃芳和吕长青在山石间蹦蹦跳跳,这回要转移得稍微远一点。

“快,看看美军的情况。”

吕长青抄起望远镜,“右下,有一个美军步枪手在探头。迫击炮……我好像能看见迫击炮阵地,3门81迫。”

“距离是多少?”

“1100到1200米……张子,这恐怕不行吧……”

张桃芳架好枪,换上一个新弹匣,抬枪托安静地进入瞄准状态,“距离能估测得再准一点吗?”

“……1100到1150米。本地风速3级,风向西南。”

张桃芳先用瞄准镜看刚才狙击点,距离自己730米,草木和树枝向东北歪斜,风速2.5级,风向西南。

再看看正在发炮的迫击炮阵地,距离1100~1150米,草木没有明显的歪斜。新一发迫击炮打出,张桃芳看见炮口的烟雾是竖直上升的。这个山坳子无风或微风。

心算了两秒钟,张桃芳就扣动了扳机,然后瞪大眼睛看迫击炮阵地的动静。当离迫击炮三米多处腾起一小团烟雾,张桃芳迅速修正距离参数再来一枪。那个正往迫击炮里填炮弹的美军士兵全身一僵,就歪倒在炮旁边。他这一倒,三门迫击炮旁边的十几名美军顿时全都散开来趴下,本来就不太准确的炮击也停止了。

“吕大眼,刚才我按1125距离,第一枪弹着偏上了,”张桃芳说,“所以距离应该是……1050米。”

……

轮番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在东北换装,换装完毕、训练完成入朝涨经验,如果是反复轮换,那在前线执行几个月的任务回到东北的时候,一般又能换一次装。

24军是首次入朝的部队,赶巧在东北做适应性训练的时候八一式狙击步枪通过测试列装部队,于是24军就成了第一批拥有狙击营的军。

狙击营下辖2个狙击手连和1个军械保障连,但一般以狙击排为单位派往作战区域,出战时是射手副射手2人组行动。

张桃芳是1931年生人,1951年才参军。新兵训练时第一次摸枪,张桃芳手中的三八大盖三发子弹全部拖靶,被连长骂了一顿。但两个月之后,他就以新兵营射击第一的成绩结业。24军决定入朝参战,拉到东北进行训练换装,张桃芳的枪法在24军中稳列前十,被选入狙击营。

在狙击营训练第一天,张桃芳又被教官骂了,因为他低姿匍匐前往射击位时下意识拖着枪走而且用枪托支地。教官告诉他,枪上那支瞄准镜的价格和五支半自动差不多……

……

“张桃芳!唉!我说你什么好!”

得,首次作战10发子弹杀伤9人,本以为凯旋而归的张桃芳正在师部挨副师长训呢。

“看见这个是什么没有?”24军70师的副市长从张桃芳肩膀抽出dj-1,“这个叫对!讲!机!”

“我们前线正在开展的运动叫什么?冷枪冷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