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队飞行途中也不用发报报告自己的位置,由沿途雷达站报告编队位置和航速就可以了。
……
“南浦外海发现美舰雷达信号,应已发现‘飞虎’小队。”
位于南浦的志愿军海岸观察阵地用无线电监测方式发现海面有雷达探测的迹象,从频谱判断是美军驱逐舰的对空搜索雷达。
消息传到志司,从平壤以南到三八线的
志愿军雷达、红旗-2防空导弹系统全都紧张起来。行动之前所有的红旗-2系统都练习过如何在敌我交错背景下,借助无线电应答-识别系统找到敌机,然后攻击敌机、掩护友机。
不过五分钟之后,各雷达站显示这种敌我交错的地空作战应该不会发生了。
因为此时美军在朝鲜上空并没有战斗机。
大约半小时前,一架f-86在13000米高度——很可能是战术侦察机,单机掠过朝鲜上空,从元山进入,在s-25导弹基地的拦截半径外切着飞,又从开城附近出海然后返航。现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只有另2架f-86在元山外海晃荡,朝鲜上空一片安静。
毕竟现在战斗机都没有机载雷达,夜间前出到陌生空域,无探照灯空中拦截也是很蛋疼的事。
志司在收到图-2最新航迹的同时,也通知68军军部,68军再用保密无线电向深入汉江北平原的6个特战小队通报“行动倒计时”,每三分钟刷新一次信息。
……
“排长,那两个修车的美国兵,有一个一直靠在车旁不动,我觉得我可以狙一枪试试。虽然是1100多米,但应该也差不多。”
狙击手早已就位,正副射手都架好了手里的家伙,但这次任务好像并没有要求他们狙击什么特定目标,是有点无聊。
杨育才瞪了狙击手一眼:“我们的任务是观测和导引,如无必要,不能惊动任何敌军。要是坏了大事,你就回南浦数海龟数到归国。”
68军8月份从东线杨口郡换防下来,但还没有被轮换回国,而是在朝鲜西海岸南浦-平壤一带,担当海岸防御的任务。现在负责海岸防御的部队相当无聊,理论上存在的美军大规模两栖登陆没有任何迹象,空中威胁也很小,美军最多也就从公海上空放点滑翔弹攻击固定目标,有时候轰炸机还会被志愿军空军拦截。高射炮部队倒是忙得不亦乐乎,37高炮和85高炮拿滑翔弹当靶子,练习拦截小型空中目标。
“要说无聊,大家都有点觉得无聊,”杨育才拍拍手中的枪,“从潜入后方到现在,我长枪短枪一颗子弹没放过,就用匕首割了一个南朝鲜岗哨,这不也没说什么吗……”
“排长!飞虎有回话了!”通信员摘下耳机,向杨育才的方向低声喊道。
“李培禄!注意!”杨育才转头通知小队的照射员李培禄。
“10秒钟后开始照射。10,9,8,7……”
倒计时到0,特战小队没有任何异常响动,只是李培禄轻轻打开了照射器。
杨育才又抬起手看表。根据之前的计划,当联系上“飞虎”,双方协调投弹和制导时间,特战小队开始照射后,30秒后滑翔炸弹就会接触目标。
……
在李培禄打开照射器前30秒,已飞到涟川上空的两架图-2在6000米高度打开了弹舱,每架轰炸机投下一枚900公斤的制导炸弹。炸弹掉落出去立即弹开折叠的弹翼,然后两枚炸弹一前一后,像小孩子抛出的纸飞机,晃晃悠悠继续向南滑去。而投完炸弹的图-2一秒钟也不多呆,原地掉头返航了。
这种弹叫做“特2-900型制导炸弹”。特二……
唐华觉得这名字很辣眼,但刘业楼觉得还行。在澎湖战役中亮相的那种无线电制导炸弹就是特1-250和特1-500。
美军既然用滑翔炸弹甩投朝鲜,那唐华自然也会“瞪一眼就怀孕”,瞬间就把bv246这样的滑翔气动外形炸弹搞了出来。而且严格来说并不是从美军的未爆弹残骸得到的灵感,这种结构的飞行器在二战时就到处都是——各国的滑翔机都长这样。
……
北京,战情中心。
“这个特种二型炸弹,真的能炸得这么准?”总理问刘业楼。刚才知道了美骑一师第5团的指挥部在一个防空洞里,而刘业楼像没事人一样,让轰炸机和特战小组继续执行。
“总理,前年我们有了特种一型,在太湖训练投弹的时候,在湖面上是围了一个30米的圆圈,投弹手把炸弹投进这个圆圈就算合格。”刘业楼说,“这个特种二型测试的时候,水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