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所有的铝土矿都依靠进口,而台湾有丰富的水电,而且距离印尼比日本到印尼更近,所以日据时期,日本就从印尼进口铝土矿运到台湾,用台湾的水电变成铝锭,再运到日本或东北造飞机。”
唐华解释台湾炼铝业为什么还要继续发展。
“我们西南现在发现了铝土矿,但现在的问题是西南暂时还比较缺电,因此台湾的水电不能浪费,要先用上一段时间。西南地区也有丰沛的水电资源,水电潜力恐怕是台湾的好几倍,以后慢慢会兴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到时候西南不但可以就地建设电解铝,甚至还可以向人口稠密地区输出电力。不过到那个时候,台湾的炼铝业也不会废弃,而会找到新的出路。”
30年代以前,日本只是把台湾作为稻米和蔗糖的来源地,工业产值的60%以上是制糖业。1930年以后日本开始把台湾当做第三工业分基地(第一是本土,第二是东北-朝鲜),现代冶金业和化工都是这个时候建起来的。
其实就现在的台湾人口来说,只靠渔业、蔗糖、樟脑和速生林造纸就可以活得很好。修船/炼铝/碱化工这些算是锦上添花。
“刚才说台湾本地人口经受的是日式教育,很多人会说日语不会说国语,但这些人又是对于工业运转很重要的技工和工程师,这个矛盾可就不好解决了。”唐华说完概况,汪震提了一个问题。
“主要都是熟练工人和技工,”唐华说,“日据时期台湾工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位,基本上都是由日本人担当,日本战败投降,这些工程师大部分也被遣送回国了,这也是台湾工业产能在1945年以后逐渐下跌的原因之一。要解决工程师缺额的问题,我建议是从长三角、浙江、福建抽调一些人才过去。”
汪震点点头。“主席,我现在初步设想的是国府裹挟到台湾的人口解放之后尽量回原籍,如果台湾以后的发展缺少人口或人才,那么从浙江福建另行迁移。”
……
台湾解放之后如何调整工农业其实是远期工作安排,汪震履职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台湾的稳定问题。这不,在工业部门和国家计委的会上,主席就和汪震聊起了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汪震也不是第一个面临治理工作难题的干部,他大概是5月中下旬去台湾上任(视住院情况而定),之前为台湾的政工、群众工作挠头的是粟峪和邓书记。
按理说邓书记处理这事儿最拿手,但五马既然已经进京了,以后就是在中央工作,邓书记到福建都是因为台湾战役实在太重要才破例。
……
台北。
“立正!向右看齐!”
安南军团第一团第2营的700多名官兵在一所中学的操场列队,举行和平改编仪式。
作为美军师的“高仿”编制,安南军团的一个步兵营理论满编980人,和平协定签署后有少部分士兵和低级军官提出离开台湾的申请,基本上都获得了批准,但大部分要求继续留在台湾,不但要求留在台湾,而且希望继续服役的官兵高达730人——这批安南军团的士兵从广西撤到法国,被囚禁两年之后再莫名其妙被运到冲绳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摁着脑袋训,对海外之地并没有什么归属感。
不过,安南军团的团以上军官,除了之前已建立联系策反的那几个,其余都被调成了副职,比如安南军团第一团团长现在是副团长,正团长由27军派出一名干部担任,此外还派了政委。
穿着一身“正宗”美军军服的第2营营长走到操场中央,先换上解放军的领章和肩章,整理完毕后接过红旗。
营长换装接旗,身后的700多名官兵也自己动手,把解放军的领章肩章自己换上。
台中。
和平协议签署之时,台中有来自第2军和第4军的15万名国军。这一批国军的处理方式是——编制解散,经过甄别之后,剩余的官兵可申请选择回家,也可以留用,不过新的部队不再是作战部队了而是建设兵团,建设兵团不一定就是建设台湾,而是有内蒙古、东北和云南三个可能的去处,当然也有一些申请加入解放军的士兵。
至于匆匆编练起来的毫无存在感的第5军和第6军,编制解散,而且没有给他们准备建设兵团的编制。
“孙将军,安南军团的部队编制是完全保留的,从师到营我们都不会裁撤。但是我军的编制与美军的编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和平改编之后我们会做一些调整。”
前国军参谋总长孙立人(虽然只上任了一个星期)与随27、28军赶到台北的前指参谋长章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