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统计。而7月1日以后去世的老人,尽管普查人员上门的时候人已经没了,也要登记上。
台湾省因为刚刚解放,汪震特别下令,普查人员上门的时候不是2人而是4人,其中两人带着枪。
普查结束之后,还要进行一次抽查以确定此次人口普查的误差范围,抽查地区大约会包括十分之一的人口。
为了支持这次全国人口普查,电子信息工业局将提前“尝鲜版”t54计算机和t54m中型机生产了一小批,用于人口普查的信息处理和传递。
刚好汉字系统被华为的工作狂们开发了出来。刚好t54计算机带了个10m硬盘。
但是10m硬盘是不可能够的,信息存储最终是靠25m磁带机。
1880年,美国进行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调查员收回来的数据用了7年才累加
统计完毕。这时候距离下一次人口普查(美国国会规定10年普查一次)只剩3年了。
到20世纪初,ibm公司发明了一些自动机器,比如打孔机来加快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速度。后来美国每一次人口普查之后,数据累加统计大概花2~3年的时间。
现在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其实不是世界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辅助的人口普查。最先用计算机的是美国,1950年的人口普查就用上了,机型就是前面说过的一边卖一边涨价最后一百多万美元一台的univac-1。
但是唐华可以确信,中国的这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虽然不是第一次使用计算机,但一定是第一次使用计算机通信网。
此外,这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所收集的人口信息,也要比历史上的“一普”更详细。
……
“鉴于现在全国每个省的首府基本上都通了有线电报,因此,人口普查计算机的联网工作是较为简单的。一些人口少的偏远省份或许可以不设单独的网点,但我觉得连上网也好,因为人口少的偏远省份交通往往很不方便。”
在今年初,政务院、国家统计局准备人口普查工作时,唐华对总理是这样说的。
“每省配备一台、人口多的省份配备2台计算机,标配配件是打孔卡读取机、打印机、硬盘和25m磁带机,都自带中文系统。网络系统借助现有的有线电报网,另配备3.2kb的调制解调器——偏远地区线路质量不行的话,可能速度到不了3.2kbit每秒,但无所谓了,偏远省份一般人口也少。”
总理看着唐华用笔在中国地图上画出的一张网。
这其实就是用现在的有线电报网为基础,勾描出来的。
总理:“人口普查结束后,政务院好像就能接收一个很厉害的系统。”
唐华嘿嘿一笑:“我国会成为世界第一个所有省份都有联网计算机的国家。而且,嗯,会在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一个最齐全的全国人口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总数据容量是40g,如果用硬盘大概要4000个10m硬盘,这可做不到。
唐华给的方案是以1600盘磁带存储,需用的时候从磁带读取到计算机中。
磁带存储器还要双备份,所以是3200盘。
国家统计局看来得开辟两个办公室堆数据了。
……
虽然是比较原始的网络连接方式,但计算机还是比有线电报更快捷,因为计算机通信网的终端在省政府大楼里,甚至可能就在省委书记的办公桌,而电报的终端在邮电局里。
计算机传递的信息量比惜字如金的电报多得多。
计算机传递的信息不会出错。而且计算机传递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
“我看这张图里面,有五台计算机是t54m,其他是t54,北京的中心计算机不止一台……这些都是什么?”总理问。
“t54m是一种中型计算机,它比t54的计算速度更快一些,重要的是存储数据的能力更高一些。”
五台服务器分别归属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
这好像就是当初五个中央局的划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