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算机所。
唐华拿过一张人口普查卡的样卡(没有编码序列号)。
这种标准样式的普查卡,名字和籍贯需用笔填写汉字。年龄(出生年月日)之类的数据,就用在卡片上打孔的方式来填写。这样可用打孔卡读取机来录入这一部分的数据,不用太多人力。
“老列,苏联上次进行人口普查是什么时候?”
列别杰夫:“这太久远了,我记得是十几年前……啊,对,1939年。”
唐华:“都已经14年过去了。苏联就没有打算再做一次人口普查吗?”
“是很奇怪,但确实没有做人口普查。如果做了全国人口普查,我会收到邮寄的表格,让我填写然后回寄。”
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共进行过7次全苏人口普查,分别是1926、1937、1939、1959、
1970、1979和1989年。
二战结束后,苏联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然而这段时间苏联的人口普查竟然中断了,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间隔高达20年。
就算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很忙,国民经济尚未恢复,没有财力和人力做全国人口普查,但到了50年代也该普查一次了吧。没有基本的人口数据,苏联的国民经济计划、发展计划甚至国防计划都不好做。
然而苏联在战后这十几年,还真是用抽样调查和估算的人口数字,估算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来做国家政策参考的……
唐华:“我记得苏联以前做人口普查,是使用从美国进口的ibm自动普查统计机。”
列别杰夫:“好像还真是这样,那么答案就找到了。二战结束后,很快铁幕落下冷战开始,ibm的机器应该是被归类为敏感的重要的高技术精密机械,禁止向苏联出口了。”
唐华:“于是苏联很长时间不进行人口普查,原因仅仅是……无法进口好用的机器?”
这就很好解决了啊!
不过,最有效的推销方式,是中国一普。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如果能给苏联提供一个样板,那不愁苏联人找上门来。
唐华翻开全国一普的资料文件。
普查标准日是1953年7月1日,全国主要省份在1953年10月1日前完成走访调查,偏远地区在1953年12月31日前完成调查或估算。
然后用12个月的时间,完成人口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整理、分析。
1954年9月,一普的数据要基本完成整理和分析,到时候54年10月1日的国庆节,应该要由总理向全国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公布。
相比于其他国家现在要用2~3年才能完成数据整理分析,连走访调查在内总周期1年零三个月,而且人口普查获取的数据信息还比其他国家的普查更多。这就是活生生的广告。
不过,仅仅是向苏联推销一套人口普查用的计算机和网络解决方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