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记得主席原本第二次视察沈阳的时间不是1954年6月。
但是原本沈阳第一机床厂投产的时间也不是1954年……
再说沈阳现在还有个大概是世界最先进的战术导弹的生产联合体,所有生产的导弹都经过实战的验证。
总之唐华觉得这事儿逻辑很清晰:“主席来沈阳视察”这个事件不是在固定时间发生的,而是条件触发的。触发条件可能是“沈阳第一机床厂投产”或者说“沈阳重工业有了巨大进步”。
“主席。”
在沈一机门口,从里面走出来的唐华和主席握手,旁边是沈一机的厂长、书记、辽宁计委的同志。
“原来唐华你躲在里头。”主席说。
唐华笑着点点头。这几天他都在和工业计算机研制小组的人在沈一机调程序,今天上午才完成编程。
主席旁边是国家计委代主席邓子飞。副主席李复春。
李复春是一起共事很久的熟人了,邓子飞也不陌生。
“恩格斯曾经说过,以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现在正在经历第三次,但以机器制造机器仍然被认为是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唐华现在当然是首席“地陪”,就像导游一样带主席从机床厂的第一个厂房开始考察。
“沈阳第一机床厂是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是国内第一个现代化的电气化机床生产厂。沈一机的投产,意味着中国可以成规模地生产制造机器的机器,这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第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五计划的三大重点之一。”
“沈阳第一机床厂在解放之初就能制造一些简单的机床,比如1949年工人们试制成果过六尺皮带车床,1952年,沈一机开始按苏联的图纸大规模改扩建,1954年5月完成。”
“沈一机首先投产的是这两款车床,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除了车刀,在车床上还换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加工。”在第一个车间,唐华向主席介绍,“这个小一些的叫1a62中型车床,大一些的叫做1d63a大型车床。”
车间里还有几名操作工人在场。“工人同志,你有没有去苏联学习过?”主席问其中一位老工人。
“报告主席,我是在工厂里学习的。”
“有没有苏联工程师帮助你?”
“有一个普列汉诺夫同志,是我的老师,也是车间副主任。”
……
“这是磨床车间,正在生产的是3544型导轨磨床。磨床就是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一般是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作为磨具。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
主席走近磨床,磨床上的两个调节轮刚好就在手边的位置,主席两手扶了一下磨床调节轮,然后松手笑道:“我就不班门弄斧喽。”
唐华也呵呵笑着说:“磨床和刚才的车床一样,中国已经可以生产绝大部分的零件。比如这台磨床的结构、电动机、控制器、磨具都是国产的,这个砂轮只够打磨钢材,如果要打磨更硬的硬质合金,就要换用苏联进口的特种砂轮。不过特种砂轮抚顺已经在准备仿制生产了,预计1956年就能国产化。”
“这是钻床车间,正在生产的是2a592型摇臂钻床。钻床的特点是工件固定不动,工具也就是钻头做旋转运动,在工件上加工出孔洞来。钻床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通用性机床,可对零件进行钻孔、扩孔、铰孔、锪平面和攻螺纹等加工。在钻床上配有工艺装备时,还可以进行镗孔。高精度的超长杆件钻床也是制作枪炮管的关键设备。从今天开始,我们不但能自行生产枪炮,还能生产生产枪炮的机器。”
“这是铣床车间。现在已经组装完成了一台6h82万能铣床。铣床在这几种机床里面结构最精细复杂,但用途也最广泛。在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沟槽、分齿零件、螺旋形表面及各种曲面。此外,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
……
介绍完6h82万能铣床,唐华带着主席和考察团来到了铣床车间比较空旷的一面墙。
“上个月沈阳第一机床厂的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量产电动机床的历史。沈一机能这么快改扩建完成,苏联同志的帮助功不可没。在苏联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现代机床工业,让中国的工业化有了坚实的机械工业基础。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当然要继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