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昆山、苏州、无锡这几个中小城市,唐华这一次在车上就感觉很明显的变化:公路都铺了沥青路面。
上海市内最早从20年代就出现沥青马路,但限于市区内。去年在上海,唐华就发现出城的两条公路在动土,路边碎石一堆一堆的,当时就猜要整修公路。
现在公路修好了。吉普车一路可以保持60+的时速畅行,而且毫无颠簸感。
t54的零部件供应,现在上海市内工厂占20%,苏州占40%,昆山、太仓各占10%左右,无锡占10%,还有10%在其他城市。t54的总装厂在上海。几个城市距离上海都在100公里以内,计算机零部件也不是很重的货物,汽车就能解决所有的物流运输要求,不用铁路。
但就是公路最好平稳一点……
“这是空军的工程部队吧?”在上海郊区,唐华看见一大队穿军装的工程兵在一处空地施工。
“看军服像是空军的。”秘书说。
“这里肯定不是要修机场。看挖土动工的地方,也不是修空军仓库。”
……
空军工程团要修的东西唐华已经猜出来了,红旗-3(s-75萨姆-2)防空导弹系统的车辆基地。
1951年,s25防空导弹定型服役,马上造了4套供应朝鲜,那时候唐华忍住了没要s25,就是想等s75。
给聂帅和总理的报告里,唐华说了s25和苏联正在规划研制的s75防空导弹的性能对比:
s25导弹是单级液体推进剂;s75导弹是固体助推器+二级液体火箭的两级制,导弹比s25小,但射程却基本一致,导弹飞行速度还比s25高得多。
因为导弹轻了,所以s75可由载重卡车拖曳机动(当然得依赖公路),但s25就只能做成固定式的。另外就是雷达系统、制导系统等等方面,s75因为晚两三年出现,唐华也能给配上更好的计算机和指令控制系统。
打定这个主意后,军委就决定跳过s25导弹。1953年,当s75导弹进入试射阶段,中苏签订了合作研制和引进协议;1954年下半年,s75导弹开始带无线电指令控制的样弹试射,我们这边就开始组建防空导弹营和构建导弹营地。
第一批红旗-3/s75导弹四个营,上海两个、北京两个。
上海的两个导弹营一个在浦东,一个在西南郊区。
“这里以后要驻扎防空导弹部队。以后我们和苏联制造的防空导弹不但要护卫主要城市,在整个海岸边界可能都要有部署,”唐华说,“美国的战略轰炸机、高空侦察机渗透飞行,空军目前还不太好拦截。”
……
1954年10月1日,上海、南京被美国空军的“堪培拉”/rb-57偷窥了。
“堪培拉”是英国的双发喷气式中型轰炸机,但这飞机比伊尔-28著名多了。由于“堪培拉”性能实在不错,美国空军也从英国引进而且给了个b-57轰炸机的编号。
b-57的特长就是飞得高。轰炸机版就能在15000米平飞。rb-57小改一下作为侦察机使用,能飞18000米。rb-57d是大改,机翼加长很多,看起来有点u-2的意思,升限达21300米。
rb-57d的升限是气死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的节奏,甚至米格-21都得利用特殊战法,加速跃升动能换势能,才能获得一个短时间的拦截rb-57d的窗口。
1954年10月1日那天,一架rb-57在17500米的高度,大摇大摆从冲绳起飞,从上海西南郊区擦过,直奔南京,绕着南京大半圈,掉头返回冲绳。
空军的雷达站在rb-57进入中国大陆时就发现了它,然而无论是米格-15、米格-15比斯还是红旗-2,对rb-57都无可奈何。
刘业楼把此事总结上报军委、国防部,主席和彭老总倒也没有为难刘业楼,就是催促空军抓紧红旗-3导弹营的组建。按现在的研制进度,1955年底红旗-3有可能定型投产。再忍一年就好了。
唐华掐指一算,55年底红旗-3投产,约摸56年初形成战斗力,然而56年底u-2就交付使用了,这种升限24000米的怪异飞机和红旗-3/s75之间的较量不知道要持续多少年。
……
上海计算机所。
“老李,这就是第一批量产的c55?”
李强:“对。虽然粗笨,运行得也慢,但是看起来还挺顺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