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半,苏联又恢复了在红场举行阅兵的传统。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米高扬等苏共主席团成员登上检阅台。在红场捧场的中方领导人则是李复春副总理和张大使。
“在中国看过。在中国看过。还是在中国看过。”
赫鲁晓夫观看阅兵式时,从机械化车辆方队开始,每走过一种装备,嘴里就念叨一下。
一队t-34-85路过,这上个月在北京的阅兵式也有。
一队t-54路过,上个月在北京也有。
一队is-3路过,这……北京也看过了。
不但如此,北京的阅兵式还有一种苏联的两栖坦克。而红场阅兵式可能因为苏军觉得pt-76不是最重要的那十几种车辆装备之一,所以没捞到商场的机会。
赫鲁晓夫:
“卡车也看过。大炮也看过。这种大炮也在北京看过。导弹,对了,也是和北京一模一样的导弹。米高扬同志,您还记得这种导弹叫什么吗?我有些忘了。”
米高扬:“中国人把这叫红旗-1,这叫红旗-2,我们直接用缩写nГ-1和nГ-2就可以了。”
赫鲁晓夫在红旗-1和红旗-2后面看见了被用卡车拖曳出来的s25导弹。“这个导弹,中国同志没有,这是为什么。”
马林科夫:“我们不用把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向中国提供。”
赫鲁晓夫:“我觉得并不是不可以。以后,如果中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各自的阅兵式越来越相似,那么我个人觉得会非常有趣。”
马林科夫:……
卡冈诺维奇:“这事我知道。中国同志没有要这种导弹,但朝鲜的同志装备了。未来中国会装备另一种苏联的远程防空导弹。正如赫鲁晓夫书记所说,中国和苏联的装备体系,在最近三年正迅速接近。”
米高扬:“至少以后中国和苏联在战时的后勤补给会有很高的通用率。”
……
马林科夫:“同志们,有一件事情,现在必须向主席团所有成员通报了。列宁格勒正在仿制中国生产的野战炮兵计算机,而且成功地生产出了一台样机。除了零件性能还不稳定之外,其他一切都与中国的计算机相当。如果未来中国的同志问起此事,我们应该统一回答口径。”
赫鲁晓夫:“你是说以后我们就用国内仿制的野战炮兵计算机装备炮兵部队?”
米高扬:“马林科夫主席,您上个月跟我单独谈过这件事,后来我了解到中国的炮兵计算机价钱其实很便宜。这件事,坦率地说,必要性不是太高,我想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更急需提升水平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