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方块游戏。
“我想一些使用过计算机,并且体验过这个小游戏的同志们都知道,垒方块游戏中,方块掉落的速度是由计算机的运行频率决定的。”
李强开始一局游戏,方块下雨般从天花板掉下来,一会儿就冒顶了。
t55的运行频率是t54的1.5倍。
接着李强又运行了一些经典的运算程序,得
出了运算速度的大致范围。
总之和宣传册上说的一致。
……
“在这个划时代的产品推向世界之际,我们必须着重介绍t55所采用的核心技术的发明者。你们当然能猜到,那就是我们的唐华院士。”
在幻灯机上放了一张底片,屏幕上显示出三个人凑一块儿的大头照。
唐华居中,黄坤、谢希德在左右,三人笑容灿烂,把手里的芯片伸出来凑到照相机镜头前。
接下来,李强又用几张幻灯片,表现了三人手中的芯片是如何得来的。
当然都是漫画的形式:先表现出一张极大的电路和元件图,然后biu地一下,元件图就像被关进魔瓶的魔鬼,消失不见,魔鬼变小最后消失的地方,留下一块小小的芯片。
接下来的步骤无甚秘密,表现出七八块芯片手工嵌入到主板上,主板固定在机箱里,磁芯存储器也塞进机箱里……完工。
t54计算机内置了一块硬盘,t55计算机没有内置硬盘,只有80k的磁芯存储器。
如果t55的用户是单机自用,可以另外买一个10m汽油桶硬盘,放在机箱旁边插上就行。
如果t55的用户是一个部门内的若干台t55组局域网,那可以买一个存储服务器,几台计算机共用。
这样会使得部门员工的办公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以往那个大铁柜子变成了一个小铁箱。
部长们和科学院的主任、副主任们轮流上去试用t55。这些试用者上去之后绝大部分人都做了同一个动作:用自己的双手抓住机箱的两个把手,试着把它抬起来。
当然,现在机箱接着好几根线,只能略微抬起来一点。
……
“没有关系,t55不怕振动。只是不要把线拽脱了。”
布尔加宁走到李强旁边:“中国的同志工作十分出色,谢谢你,李强同志。”
布尔加宁又接过李强递过来的一块x5404处理器芯片,仔细端详——好吧,布尔加宁不是工科高等院校出身,他也就是看看。
李强:“去年东德失窃事件之后,美国借助对t51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拉近了与我们的差距。但随着我们的努力和快速进步,毫无疑问,他们又被t55甩远了。”
布尔加宁:“失窃事件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好在我们现在重新调整和改进了防护和安保措施。李强同志,苏联国家计委与中国在计算机领域还有一个重大的联合项目。”
李强:“这件事涉及密级较高,因此不变在此次发布会上发布。我想,初步的设计方案图纸已经完成,正在运往莫斯科。”
两人又聊了几句,然后李强提示布尔加宁,把x5404芯片又要了回去保存好。
……
北京。
三天前,“国家计算与信息处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完毕。
唐华并不打算复制ogas……
ogas在1962年提出,1970年被勃列日涅夫否决。原因是太庞大复杂,而预期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
这东西按构想,是和arpa差不多甚至比arpa还要庞大的网络,而且分为三级网络结构,除了在莫斯科国家计委的网络中心,还在约200个其他主要城市建立中级中心,第三级终端则是直连到约20000个最主要的工厂。
更可怕的是,那时候并没有光纤,这些全是用电话线进行连接的。
虽然现在t55的计算性能比ogas系统规划的时候还强,再过半年光纤也可以量产了,但唐华仍不打算搞这一套东西。因为庞大复杂也意味着价格十分惊人,唐华怀疑价格问题才是ogas最终被苏联高层否决的主要原因。
“国家计算与信息处理系统”在莫斯科国家计委设立一个计算中心,在明斯克、基辅、新西伯利亚、海参崴设四个分中心。
第一期工程就先到这儿。
莫斯科中心、区域中心统计计算之后得得出的生产指令,跑腿或者用电报的方式往工厂送吧。
计算中心、分中心的核心都是t5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