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出中子密度阈值,妥妥的应用科学范畴。
设计出枪式和内爆式原子弹然后往广岛和长崎各丢一个,这就是应用技术与工程技术范畴。
e=mc^2能推导出核裂变然后出原子弹,这是能给应用科学打开一条道路的基础科学。
“宇称不守恒理论”,额,虽然是非常牛的理论,但目前还打不开什么应用方向的道路。
但是郭沫若因为中国工程院成立感到惆怅并不是因为中科院被限制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而是因为唐华把很多能干的、出彩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划拉走了。
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之前,中科院很多研究所就已存在了,这是因为常凯申的中央研究院有很多人员和研究所设施遗留在了大陆。
嗯——还是用语谨慎一点,尽量不要群伤——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的数理化基础
学科的院士,有一些是挺水的,和民国文科大师差不多。而且这些院士还挺孤傲。
也有一些是真牛人,比如赵忠尧、钱三强、李四光、侯德榜。然后这些真牛人全被唐华拐去干活了。
还好,唐华把赵忠尧和钱三强还给了郭沫若,以双重学部委员的身份。李四光考虑再三,最后一刻决定呆在中科院。
既然李四光去了中科院,黄汲清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程院。
郭沫若:“现在你同时兼任两院学部委员的有你、赵忠尧、钱三强。另外,李四光上周跟我说要在中科院,结果昨天打电话跟我说他也想试试科学院和工程院一肩挑……”
唐华:“是否兼职不影响他们在中科院发挥作用的。工程院没有实体科研单位,成立工程院、工程学部,就是每年召集起来开一两次会。很松散。”
要说唐华支持不支持郭沫若,那当然是绝对支持。
老郭既是在他研究的领域做到极致的学者,也是一个革命者。
作为革命者,他在1927年,4.12之后申请入党。作为学者,《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书足以开宗立派。
以后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有谁炸刺儿,唐华分分钟去镇压了。甚至不用唐华,赵忠尧都能把他们给镇压了。
……
“老列,恭喜。虽然在苏联没能成为院士,但是在中国实现了梦想。”
列别杰夫和妻子、女儿一起来的北京,此刻也喜笑颜开。虽然刚才的宣传电影提列别杰夫的时候只说“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及某国家级重大项目做出了卓越贡献”,但这已经够了。
“我们开创了一个时代,并且站在世界的巅峰。”
“老黄,谢大姐,我们是三剑客,今后也永远是一个团队。”唐华、黄坤、谢希德,集成电路x小组的三核心。
在授予工程院学部委员头衔之后,x小组的三人工作稍微有一些调整。黄坤还是在北京,但将兼任北京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系的教授、副主任。
谢希德因为丈夫工作调动到了上海的生物研究所,唐华顺势就打报告在复旦大学也成立了一个微电子系,谢希德是教授、系主任。夫妻俩就可以一起到上海工作了。
黄坤:“四年之后,我和谢大姐会带出更多的微电子人才,团队会愈来愈壮大的。”
唐华笑而不语。
除了黄坤、谢希德、列别杰夫,被收入首届学部委员的还有钱学森、密码学家王永俊、上海计算机所的王守珏、长春光电的王大衍、112b厂的陆孝彭……钱学森、陆孝彭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其他都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工程院院士两年一次增选评定。1957年,还会继续有冒尖的人才被拉进来。
确实,队伍愈来愈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