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折腾,裁军完成了,现在全军总人数真的只有240万),但现在军队并没有什么马放南山的意思,三军联合大演习就不用说了,国防工业几条线都在全速开动。
以前的军工基础太差了,打造国防工业体系是不能不做的工作。不但要形成国防工业体系,而且速度要快、技术要高。
军事演习的总结大会是在大连开的。
此
时此刻的大连,荣益仁在琢磨研究建新被服厂的生产调度管理,大连重型机械厂则有一群工人和工程师在研究一台巨大机器的图纸。
“这三条横梁各有一个长10米宽8米的大平面需要加工,而我国没有这么大的铣床,怎么办?”总工程师徐希文说。
重工业部重型机器局局长沈鸿:“我们不能等沈阳生产的大型铣床到位,那太晚了。”
副总师林宗棠:“要不,试试蚂蚁啃大象?”
所谓的蚂蚁啃大象,就是将一台中型移动式铣床倒吊起来,安在部件上,边移动边加工,而且可以一次吊几台铣床,加快进度。
三位工程师手中的图纸,是一台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
现在,国内已经建起了一座汽轮机厂(哈尔滨)、五座柴油机厂(长春、大连、上海、武汉、洛阳),其中大连和上海柴油机厂的主要工作是生产大型中低速船用柴油机,长春、洛阳在仿制t-54坦克的发动机,武汉则生产船用中高速机和四个型号的民用柴油机。
这六座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汽轮机转子、主机曲轴全都得靠从苏联进口。
虽然能自制不少零件,降低了外汇使用量,但转子曲轴这种核心零件要买,到底还是不让人放心。
发动机曲轴得用水压机锻造,因为这类零件的机械性能要求太高了,只能先炼出高强度钢,然后把钢锭它硬挤硬压成发动机零件的形状。这是唯一管用的加工方式,其他的,热轧、冲压、车削、铸造……全都没戏,做出来放进柴油机里,一启动就是一声“崩!”
为了转子、曲轴、船舶和车辆主轴、支承轴、工作辊……等等东西的国产化,不能不造水压机。
……
研制万吨水压机,其实是沈鸿最先打的报告。
“再讲一个水压机事,国民党在1947年自日本拆来了四台1000吨~2500吨水压机,只有一台装起来了,至今我国大锻件还要依靠进口。我自1954年参观苏联乌拉尔重机厂回来后,就经常在思索,我看万吨级的水压机我们可以做得成,费他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做一台万吨水压机,做得质量不好一些也可以用。这对于我自锻大件,有很大帮助。”
1955年4月,唐华看到这个报告,立刻就批准了。而且把沈鸿预计的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改成了三年。
“工程:12000吨以上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完成时间:1958年6月30日前;其他要求:性能达标,质量可靠,能立即真正用于工业生产。”
这是唐华给重型机器局万吨水压机项目定下的指标。
这次选在大连制造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而不是上海,是因为大连造船厂有一台6000吨水压机可作参考。而上海柴油机厂刚刚从捷克订购了一台万吨水压机,大概要57年初才能交付。
除了大连有现成的参考物,大连建新公司能生产特种钢和铸钢也是重要原因。万吨水压机的大部件需要用特大型的锻件和铸钢制作,而且尺寸都特别巨大。
水压机全重2500吨,最大的单个零件300吨,100吨到300吨的零件12个,50吨左右的零件20余个,这就不是重型机器了,差不多算是“巨型机器”。
水压机的主体结构有四根大立柱,每根长18米,粗1米,重80吨,不但要特殊的加工制造车间,而且立柱的连接得用电渣焊技术,焊缝厚度一般为80~300毫米,最厚的600毫米。
全机4万多个大小零件,工作时的重要承力零部件有七千多个,这每一个部件都要经过金属切削精密加工后才能安装。
……
“唐华部长很关心万吨水压机的研制,”沈鸿说,“他批示,这个东西造起来不是那么简单,驳回了我提出的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的方案,给了我们三年的时间。而且,我从上海来大连的时候,唐部长还问,你们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可以直接找我。”
徐希文:“困难是挺多的……”
沈鸿:“我看都不是什么逾越不了的困难,你们试着自己解决。”
徐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