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出logo。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合拍。
“解放军电影制片厂”这行字和放着光芒的红五角星八一出现在屏幕上,观众就一片惊叹。
没错,动画绘制的八一logo是立体化的……
logo过后,电影正式开始。和唐华写的剧本一致,开场是航拍的齐鲁大地,在bgm中,泰山、黄河、平原、村落依次划过画面。
航拍镜头有整整三分钟。前面两分多钟是纯bgm,最后半分钟开始有旁白,这旁白不是上帝视角的背景介绍,而是老者与青年人的对话。
航拍镜头结束,场景换为一个村庄的村口,刚才对话的老农与青年人出现了。这一段虽然画面切换,但对话是连续的。
这个场景并不是1860年,而是1952~1954年。来来往往富有
时代感的人群、墙上刷着“打土豪分田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标语。
在批判《武训传》时,中央让上映和上海市委再组织工作组到山东调研,重新调查武训的真实经历。调查的时候,工作组意外发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武训家不远的地方,还出了一位黑旗军的起义将领宋景诗。这也是《宋景诗》电影拍摄的起因。
……青年甲:“居然还有这样一个起义军领袖。”
青年乙:“我大学读的历史书里面都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老农:“你们读的书是官老爷写的,俺们老百姓记着自己滴历史。那年代,是我爷爷还在九庄讨生活的时候……”
……
不错不错。到底是汤导演,镜头和演员驾驭都很纯属,专业导演就是放心。
现在场景真的切回19世纪了。第一幕是少年宋景诗在九庄,驯服惊马挽救运粮食的大车。嗯,这是介绍人设:热心仗义、武艺高强,也是为了秀3d效果,表明这是一部立体电影。
刚才被八一五角星的光芒、航拍泰山震撼过的观众,又被直冲屏幕而来的惊马震了一次。
起义的场景过后,节奏就变得很快,黑旗军连续攻占13座县城,然后败于胜保,投降被编为特许继续打黑旗的靖东营。
赵丹扮演的“武训”(略换了名字)出现。
胜保被击溃,宋景诗找到机会脱离清军再度起义。
“嗖!——”黑旗军战士在马上,用长矛突刺,正对着镜头,观众好像真的被矛捅了一样。尽管电影是他自己拍的,汤晓丹这时候还是在坐席上一哆嗦,下意识地就想猫腰躲避。
与僧格林沁的大战才是重头戏。因为足够激烈,而且历史记录本身就有很强的戏剧性——战至一半突然出现洋枪队,然后各路起义军还是把洋枪队碾平了。这也是剧组的拿手好戏,他们在山东找到的群众演员一个个专业得不得了,骑马玩枪全都在行。
另一个戏剧冲突点是柳林团在大战的时候奔袭起义军老窝,多个重要角色身亡……这里就直接套用故事片套路,突出宋景诗两难的选择。
僧格林沁被一刀砍了,影片的悬念还没最后结束。几十匹马赶回村庄,在关键一刻截击柳林团,民团溃散,妇孺得救。
片尾字幕出现,影厅还是很安静。十几秒后,唐华才听见影院里哗~~~哗的掌声。
江处长:“电影处要把《宋景诗》拿到捷克斯洛伐克,参加明年的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你们做一下准备。”
拿去评奖没问题,可是现在的电影节没有什么最佳特效奖,或者说没有任何技术类奖项,这倒是个遗憾。
“恭喜,汤导演,”唐华和汤晓丹握手,“去年的《智取华山》拿过一次奖,今年《宋景诗》应该也能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