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计划(1956-1960年)的报告,卡冈诺维奇作了苏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像以前的各次代表大会一样,代表们热烈地讨论并举手表决,通过了这些报告。
2月21日,除夕。总司令一行人到中国大使馆,和大使馆工作人员一起过年,共进除夕晚餐。总司令到大使馆不久,苏共主席团成员米高扬也来中国大使馆拜访,祝贺中国新年,和中国同志们
碰了一杯。
“苏中两国两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阵营联盟的典范,”米高扬说,“我们的合作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全方位的、不留死角的合作,这对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最大的推动。”
总司令:“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国家建设和政权建设方面,还是要不断吸取苏联的经验。现在有九百多位苏联专家在中国,帮助中国进行建设,他们是中苏友谊的桥梁,也是中苏人民的功臣。”
米高扬:“在此我也对在苏联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表示慰问。”
……
嗯,现在不但有苏联专家在中国帮助建设工厂、桥梁隧道、各种工业设施,中国也有技术人员在苏联。数量是少一些,一共90多人,但这些人是真的在苏联做技术活。
——就是计算机的运维人员,另外两个月前有个十几人的光纤铺设技术小组也到了莫斯科。几十个运维人员在苏联运营着三十多个售后服务站,除了这90多个中国人,售后服务站还聘用了200多个苏联工人,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米高扬举着酒杯,向中方技术人员的代表——几名在莫斯科的售后服务站工作的工程师表示致敬。
干杯之后,米高扬说:“正在苏联工作的最厉害的中国技术人员,唐华院士,今天没有来,真遗憾。”
总司令:“唐华和罗顺初副司令员上周去了塞瓦斯托波尔,有个新驱逐舰在苏联海军刚刚入列,我们海军的要到两年以后。唐华就先去调查研究,看看军舰上的新武器运行得怎么样,以及下一步应该怎么改进,朝什么方向发展。”
总会计师:“16日前唐华传回来消息,说17日和驱逐舰一起出海,估计现在还在黑海里呢。”
……
黑海,塞瓦斯托波尔港外。
风平浪静的黑海,三千多吨的驱逐舰无论怎么开都很平稳。唐华在舰上有军官舱,住得也还算舒服。
19、20日,“经验”号在黑海进行了反舰导弹试射训练。19日打了一发不装弹头的训练弹,20日打了一发实弹,炸毁了一艘报废货船。
两发弹大致上都命中了目标,但是第一发训练导弹发射时,苏联水兵对流程掌握得不太熟练,运作到第四个步骤的时候操作出错,舰长只好下令让反舰导弹系统reset到初始状态再重来。
“萨哈吉阳同志,这个小会议和昨天的会议一样,也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
唐华把舰长、参与了19日发射导弹过程的舰员攒在一起讨论舰上的反舰导弹系统。
“事情看上去是亚里克斯在第四步骤操作出错,其实事情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我们可以让导弹系统在发射前准备阶段更简单,甚至直接省略掉第四个步骤,那样就永远不可能出现同样的操作错误了。”
“我们看看第四个步骤是什么,”唐华说,“第四步骤是向导弹写入弹道指令。如果导弹系统可以自动向导弹写入雷达获得的数据,那么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名水兵举手:“那导弹发射的过程会非常简单。”
萨哈吉阳:“不,雷达屏幕上可能不止一个可供打击的目标,如果自动写入数据,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要让导弹打击其中的哪一个目标。”
唐华:“对,需要判别哪个目标是本舰应该最先打击的。但如果雷达显示出若干个可以用导弹打击的目标,我们的操作员进行选择,完成选择之后数据就自动向导弹写入,会不会同样的简单?”
萨哈吉阳:“和自动写入相比差别就很小了。这就是未来这种导弹系统具备的新功能?”
“这种导弹系统的下一代如何改进,我正在考虑,”唐华指指自己脑袋,“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我需要和你们一起商量,哪些改进是最急需的;哪些改进可以大大提高作战效率;哪些缺陷是必须尽快修正的。”
“雷达屏幕上大小不同、距离不同的亮点,如果能快速判断出这些亮点分别代表什么敌对目标,那就更好了。”一名武器部门的少尉提出建议。
唐华:“这需要建立敌对目标的雷达特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