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
“然后我们戴一种特殊的眼镜,它的左眼可以滤除这个方向的偏振光,而让另一种偏振光通过;右眼相反。”
“这样,我们的左眼和右眼就分别看到了不同的图像,如果两个图像不是重合的,我们的眼睛会习惯地让它重合起来,立体效果就出现了。”
“其实立体电影还有一个必须采用的技术,超同步拍摄和同步播放。要实现的话,就要有一个同步控制器,拍电影的时候,连在左右的两台摄影机上……”
虽然不是唐华发明的偏振光技术,但唐华还是得负责向在场各位科普偏振光立体电影的原理。
现在,就算有以前忙到半年都没空看电影的同志,在北戴河也全都看过《宋景诗》了。
昨天早上,从捷克斯洛伐克发回的新闻,《宋景诗》拿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大奖(
最佳影片奖)。汤晓丹现在就在电影节现场。
……
与去年、前年一样,7月20日~8月20日是北戴河暑期办公时间段,经济工作会议在8月上旬,因为总有一些忙不过来的同志7月20日当天到不了北戴河。
因此,头几天是纯粹的休闲时间段。
“唐华,那骑兵冲锋的时候,电影镜头好像也跟着一起冲,这是不是要派个车跟着拍?”总会计师问。
唐华:“是的,用了一辆小吉普,但又不只是一辆车就行。需要用一个稳定架,这样吉普车在野地里颠簸的时候,两个摄像机的位置、指向都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你们看电影的时候,画面是很平稳的,就好像摄像机是在一条轨道上运行一样。”
“还有从高处往下拍的镜头,那是一种十几米长的吊臂,那种可就比较有实用性了,不只是拍电影能用,工程建设和大城市消防都能用到。重型机器局已经改装制造了几台这种伸缩臂载车,已用在桥梁和楼房建设方面……”
……
“好了好了,一部电影把你们各位给激动的,说正事,说正事。”
总司令把右手掌平举,左手食指戳戳右手掌心,让大家暂停一下。
“上个月我们签了个中苏623协议,又从苏联引进了一批核工厂,现在,有没有一个可靠的时间表,咱们什么时候能研制出原子弹?”
总司令问了唐华一个问题。
“对!两年前我还向主席建议搞原子弹,后来才知道半年前就已经开始搞了。这东西现在到哪个阶段了?”李宗仁副主席补了一句。
“623协议签署之后,制造原子弹的硬件设施,也就是工厂,我们基本上备齐了。”
在西海滩的都不是外人……
唐华尽量用比较谨慎的语气说目前的进展:
“还会需要一些工厂,但是都不是主要的、高难度的工厂,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由重工业部和机工部自行筹建,不再需要求苏联同志卖给我们。剩下的原子弹原理、设计、试验的问题,我相信我们自己的科研人员能解决。”
“由于623协议签署,详细的计划日程表还会稍作调整,这要等几个单位一起联合才能给出详细的时间表。但粗略地估计,我们第一颗原子弹可以在1961年底到196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