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三个月,但是我们用计算机做了最完善的结构受力分析、浮力计算和重心计算,线型甚至还进行了水池船模测试,我敢确定完工后试航的速度与我们的预估数字相差不到0.3节。唐华部长有什么指示吗?”
程旺:“唐部长也来电祝贺,唐部长还说,这船只要下水之后能浮起来就是胜利。”
牧野茂:……
1957年的元旦就是这样到来了。
唐华在北京看船舶设计院送过来的图纸,也感慨不已。
原本的历史上,中国第一艘按照苏联图纸建造的万吨轮是“跃进”轮,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轮是“东风”轮,后者1959年开工,当年下水,1968年才验收通过,用了整整9年。
万吨轮有那么难造吗?不难造啊,只要流程正确,根本不该这么狼狈。
现在这艘万吨轮吨位和“东风”轮几乎一样,从项目启动到开工建造用时5个半月。其中,从正式开始工程设计到出图纸用时3个月。当然,建造这艘万吨轮的硬件保障是很到位的,重工业部重机局1955年就设计建造大型龙门吊,去年配装到了江南造船厂。
按照江南造船厂的计划,12月28日正式投料开工,3月28日下水,船台周期90天。
很快吗?不快。……“东风”轮船台周期49天,1959年2月25日开工,4月15日下水。不过唐华宁可这艘万吨轮的船台周期长一点,免得在试航和验收流程翻车太多。
在万吨轮的概略图上,唐华用铅笔兴致勃勃地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大型天地通信天线、太空跟踪雷达……但是看到这条轮船单轴单桨的布局,又停下来了。
“1956型货轮首船如顺利完成,则该型船可投入持续建造。但上海设计院可并行开展设计一系列的民船或军民两用船只,以满足未来中国不断发展的海运和军事海运需求:”
唐华起草发给上海船舶设计院的建议电报。
“一、采用相同的主机和推进器,但改为双轴双桨,最高航速应可达到23~24节的货轮,以满足特种货物快速运输的需求;”
“二、仍为为双轴双桨,但满载排水量达到2.5万吨左右的船型,航速20节左右,以作为更大型的远洋货轮或军事海运平台之用;”
“三、1956型货轮从单台蒸汽轮机改为单台中低速柴油机的改进设计方案。”
“四、4万吨、6万吨、8万吨和10万吨货轮的早期论证和线型、力学设计。”
……
1957年1月,上海江南造船厂还有另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利用苏联零件组装建造的第一艘56型驱逐舰,在苏联专家孜孜不倦的教导下,以及造船厂的萌新工人们的奋发努力之下,终于没有拖太久,1月5日滑下船台。虽然比预定的下水日期晚了三个月,但下水之后测量重心浮心相当准确,船板焊接质量也堪称优良。
在作简单的检查之后,这艘驱逐舰被拖到舾装码头,安装剩下的那一部分舰载设备。
既然建造驱逐舰的船台腾空了,那么,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的56型驱逐舰“小改”型号,就可以上船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