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9章,南京准备建桥

事不干,光包钢就能给年底的钢铁总产量增加75万吨,1958年3月再增加75万吨。

……

1957年还是“二五”计划大体定稿的年份。

现在唐华的座位正对着的,就是“二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一座巨大的桥梁模型。这次会议有铁道部大桥工程局、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工业部钢铁局、重机局、机工部船舶工业局参加,主持

会议的是李复春。

作为一个在北京和上海都有房、还被主席禁止坐飞机的人,唐华对这座桥已经期盼了很久——

南京长江大桥。

由于长三角和京津唐两个工业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现在铁道部下关浦口的铁路轮渡的渡运能力已趋饱和,1956年底,货车在浦口排队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客运车厢也经常等待超时,旅客怨言不少。是时候建长江大桥了。

“南京长江大桥现确定设计为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由正桥、桥头堡和引桥组成。”

“桥梁的总长度视选址而定。大桥工程局进行了10个月的选址勘探,现在找到了三处较为适合修建大桥的地址:一是燕子矶上游附近,二是上元门附近,三是铁路轮渡下游1.4公里的宝塔桥。”

桥梁工程局的同志介绍完选址,滕代远说了铁道部的考虑:

“从现在的这三个地址来看,在宝塔桥修建长江大桥较为合适。这一段江面宽度较小,虽然不是最小的,但两岸的地形坡度较大,江地基础坚实。另外,这里距离现有的铁路轮渡不远,也就是说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在这里距离较近而且已经修好了连接线。”

“南京长江大桥所用的钢材,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滕代远抖了抖手里的资料,“这是最简版资料,一种钢材列一页纸,结果到我手里的就有这么厚一叠。钢铁局的同志来谈谈你们那边的情况。”

唐华:“我先说一句,钢铁局这次可能能解决大部分的钢材,但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关键材料还是要进口的情况。”

1955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就提上了日程。

55年9月到56年3月是工程草测,之后是10个月的选址勘探,在这段时间里,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队伍的骨干力量在修其他桥梁,但南京长江大桥动工兴建后,包括西林同志在内的骨干和专家队伍就会重新集结起来。

钢铁局两个星期前就拿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材需求书,唐华说完之后,就一条一条地介绍哪些钢材可以国产、能达到多少性能、价格多少。

“……总的供应情况就是这样。从使用的钢材重量来说,我估计80%至90%可以做到国产,当然,需要进口的那一部分钢材比较贵,从总价上来说,应该是国产钢材可占到70~80%。”

李复春:“国家计委、财经委准备为这座大桥投资2.7到3亿元,同时也能拿出一些外汇来购买国外材料,但是还是那句话,尽量少进口国外材料吧。”

“大桥的选址之前未确定,现在确定了,回去之后我们就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和造价草算,”大桥工程局的局长说,“然后,这次会议还需解决另一个问题,大桥的净高,是24米好还是26米好。”

程旺:“从我们船舶工业局来说,26米。另外我应该也能代海军的萧司令员投26米方案一票。”

长江航运管理局:“1954年长江口完成过一次疏浚后,平均水深有所增加,现在吃水6米的海轮可以直接开进长江口。航运局还会有二期和三期疏浚工程,长江航道的水深只会越来越宽。桥高一点,海船更方便进入南京、安庆、九江、武汉。”

滕代远:“这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了。桥高两米,桥墩的承力就要增加,桥墩要造得更粗壮,整个工程的造价就会明显增加。”

程旺:“海船还可以把桅杆放倒过桥,军舰你是知道的,桅杆上面雷达天线很多,不是能够轻易放倒的。我们海军现在的主力,那6艘美式驱逐舰,只能把桅杆最尖端的一点点放倒,24米的净高就刚好卡住,进不了长江。还有正在建造的56型驱逐舰也是。”

唐华觉得好像自己不用出来辩论了……

以前的历史线,1960年南京长江大桥动工时,051型驱逐舰影儿都还没有呢,也没有缴获的6艘美制驱逐舰。

现在不但有高高大大的3艘基林3艘弗莱彻,还都是部署在东海舰队的,万吨货轮下水了,56型驱逐舰也下水了,武昌造船厂不但在组装建造潜艇,还在造特种船舶。这南京长江大桥24米方案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