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可能在圣诞节。苏联必须比美国更早地将卫星送上太空。如果在这一方面失败了,苏联在太空竞赛的第一次交战就输给美国,这是不能容忍的。”
科罗廖夫现在也很苦恼。他不是情报人员,美苏的航天和弹道导弹人员也从来不交流,说实话他现在还真的搞不清楚美国的卫星研制到了哪一步。
“由于五年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原因……”科罗廖夫说,
“我们的时间节点是58年的5月,卫星和火箭都是。现在,卫星尚未制造出实用产品,火箭也正在进行最后的试飞。”
部长:“我们不需要有一颗功能齐全的卫星,我们只要向太空发送一颗可以被识别或者检测得到的人造物体,就可以宣告胜利,其他的都不重要。能否把一个d项目的样机发送到太空去?”
科罗廖夫:“正如我刚才所说,不仅卫星还处在研制阶段,火箭也很不成熟,前两次火箭试射都未获得成功。8月的第三次试射是最后的决战,如果第三次试射仍未成功,那么我们的形势可能会更糟糕。”
“您是苏维埃最伟大的火箭总设计师,请务必想出解决的办法。”
科罗廖夫一下子无话了。凝神想了很久,他终于勉强想出一个方案:
“r7火箭最大的隐患是发动机过多。如果当前的致命故障能够排除,第三第四次试射,恐怕火箭也不能保证100%的完好率。如果想在火箭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就将一枚卫星发射送入太空,倒也有一个办法。我们发射一枚小质量的物体上太空,它不是1.4吨,甚至也不是0.7吨,而是100公斤左右。这样,即使r7火箭在飞行途中有一个助推器未能全功率工作,火箭剩余的发动机和燃料能量仍可以将它送上太空。”
部长:“很好,就按这个方案解决,干吧。”
……
北戴河。
“我明天就一个人先走了,你和汉城就继续在北戴河呆到8月20号把。”唐华对周璇说。
周璇:“其实有点想和你一起回去。”
“这里气候好,北京还是闷热得很。而且,汉城可喜欢这里了,每天在沙滩和树林玩得疯了一样,”唐华捏捏周璇的鼻子,“再说这里也有很多好朋友嘛,蒋英他们一家还是第一次来这里度假呢。”
“这次也是国家秘密吗?”
唐华:“这一次真不是……可能下周,报纸会公开说中国正在准备启动航天工程和研制人造卫星。哎,这几天对你科普了什么是人造卫星,现在应该了解了吧?”
“知道。就是用大火箭把一个东西发射到天上,然后它就会和那些星星一样,不掉下来,还一闪一闪的。”
……
第二天就要返回北京,但今天晚上,唐华还是能拖鞋大裤衩在海滩上溜达一会儿。
“总会计师单独找我,倒了半小时的苦水,他是我们的大会计嘛。不过,这个预算他最后还是批了。”
主席坐在藤椅上,头枕靠背,刚好可以仰望夜空,秦皇岛的两座小高炉还不至于影响北戴河的空气,几人头顶是浩瀚的星海,银河如一条微亮的色带穿过天空。
唐华:“航天领域,我们不能落于人后,但也会谨慎地推进各种项目,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工业、对基础工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刺激作用,通过这种办法,可以让很多工业门类的技术水平有快速的增长。”
主席摇摇头:“发射中国的人造卫星,走向太空,不只是国防、工业基础的问题,还有我们看问题的高度。”
李复春:“这项工程能让全国人民的眼界更宽阔,对掌握科学技术更有积极性,更有探索精神。”
主席:“以前我经常说,要放眼整体,总揽全局,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世界和处理事情。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又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什么是全局,什么才是全局的高度。……这项工程不只是让全国人民的眼界更宽阔,也是让我们的眼界更宽阔。”
……
唐华和钱学森轻装简从登上火车。7月27日早晨,中国航天由此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唐华,你觉得美国和苏联设计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会是什么样子?”钱学森问。
唐华:“在美苏眼里,第一颗卫星事关重大,政治意义大于实际用途,因此应该会采取保守的设计,只要是一个人造物体,能在太空运行,然后还能让地面找到它,就算成功了。”
“所以你却憋着早早就开始设计卫星,不同用途不同大小的一大帮子卫星家族。”钱学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