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轰炸机就可以立即飞向敌国,而不是被洲际导弹摧毁在地面。”
“美国的核武库如果只有轰炸机这一种单一的投射手段,在未来核战争中是很不可靠的。核力量必须有两个支撑:轰炸机和洲际导弹,只有两者齐备的时候,核威慑才是有效的。”
……
兰德的报告还没说太空竞赛的事儿。但是不用兰德公司提醒,美国空军和海军都
明白,洲际导弹试验成功,那离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也不远了。此时美国一枚氢弹也有两三吨重,苏联的氢弹应该比这更大。能把氢弹丢到六千公里外,那再加把油,把一个卫星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
距离艾森豪威尔“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的宣言不到两个月,美国和苏联就斗得刀光剑影,仿佛又回到了军备竞赛的套路。——不过太空竞赛不就是军备竞赛么。
相比之下,中国的反应就比较奇怪。
7月28日中国官媒宣布“经国务院、国家计委、有关部门详尽的论证与调研,中央宣布,启动中国的航天工程。中国将开展对宇宙空间的科学研究,在合适的时机发射和平用途的卫星及其他航天器,让太空成为造福人类的新空间。”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整个8月份都到了最后几天,无论新闻媒体还是外交部都一片静悄悄。
北京计算机所。
唐华、王希季、计算机所的硬件设计员徐立峰三人打开苏州发来的包裹,里面是七八块巴掌大的电路板。
王希季:“这块电路板看上去能插五六块芯片的样子,这就是卫星的大脑吗?”
“它能让卫星唱歌。”唐华说。
电路板的中央部分是两个存储芯片插槽,这其实是t56计算机上的两块rom芯片——卫星的设计周期只有三个月,没时间设计专门的芯片了,就用现成的产品代替。
两块rom芯片让这枚55公斤重的卫星实现它的主要功能——发送广播音乐。
王希季:“我原本以为会在卫星里焊一台录音机或者唱片机呢。”
唐华:“太空那个环境,真空,这可能不算什么,接近绝对零度,各种各样的高能宇宙射线,磁带或者唱片太难长期工作了,送上去不到一个月,磁带会消磁,唱片会脆化……当然,不是说芯片上太空就没问题,但是我们给芯片做屏蔽,比给录音机或唱片机做屏蔽简单得多。”
王希季:“这芯片放出来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小指甲块就能放歌?”
唐华:“严格来说,它里面录的不是歌,而是……乐谱。正好我们先试试看。”
唐华打开实验室里的计算机,输入命令打开了里面原先存储的文件。计算机的喇叭就“滴滴”地叫起来,而且音调有高有低,“滴滴,滴滴滴滴滴……”
“这是国际歌?!”王希季说。
唐华点点头,“还有一首也已经准备好了。”
第二首歌是国歌。但与国际歌稍有不同的是,国歌的滴滴声比国际歌丰富得多。
“哇,国歌好像是有伴奏的呢。”
唐华:“简单地分了几个频域,让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像是有几种乐器在同时演奏的样子。因为要描述不同频域的声音和出现的时间,所以国歌的音乐文件要比国际歌大。可能一首国歌就要占掉一块芯片,其他几首歌都在另一块芯片里面。”
……
五六十公斤的卫星能做什么?
如果有21世纪的技术,那这种卫星已经比“微卫星”还要大,属于小型卫星范畴,甚至可以装一台相机对地面进行拍照,然后把数字图像文件通过同步通信卫星做中介传递到地面。虽然和专业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不能比,但是也挺有意思了。
但现在既没有小型数码相机,也没有同步卫星提供中继。
做个小型电子侦察卫星?能做是能做,但是侦听频段就只能有很窄的一小条,而且天线尺寸不够,效果不好。
验证一下相对论的钟慢效应?这个,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正在研制铯原子钟,初代产品大概是一个2米高0.5米粗的圆柱体,再加上一个仪器柜。用石英钟测不出,精度不够。
从北戴河到天津再回到北京,唐华一路思考,终于决定了:第一枚人造卫星,还是做一个最简单的无线电发送器。由太阳能供电,寿命要尽量长。
对于科研机构,卫星发出的电磁波传递到地面,测量波形的变化,就可搞清楚从卫星的高度到地面之间的空间,都存在着什么,比如电离层,辐射带、太阳射线对电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