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3章,最后一次测试

主要的麻烦在于温度。卫星用了103分钟绕地球一圈,回到苏联上空时,下传的无线电信息显示,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了39度,而正常应该是26度。

卫星再转了一圈,晒了半圈的太阳,重新回到苏联上空的时候,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43度了。很显然,人造卫星二号在设计的时候,对太空中散热和升温速率的计算略有些失误——太空没有空气,卫星

的散热全靠辐射,没太阳照射时是会降温,但如果有太阳直射,那卫星的温度会上升得非常快。

舱内温度43度的卫星绕到地球背面,再绕回来,回传的生物舱信息显示,莱卡的心跳停止了。它已经变成热狗了。

拜科努尔基地,科罗廖夫、切尔托克、在操纵台前的所有工作人员起立,低头为牺牲在太空探索征途中的莱卡默哀三分钟。

卫星没有可控返回装置,它会在几个月后坠入大气层,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的高速物体与大气剧烈摩擦,热量会将卫星完全烧毁,里面莱卡的尸体也会荡然无存。

“我们要在航天发射场的进门处塑造一座莱卡的雕像,”切尔托克说,“以纪念这只为人类征服太空做出巨大贡献的动物。”

……

天津卫星厂。

刚刚落成的工厂测试车间马上就投入了使用,工厂工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把车间门口的道路修整干净,门口周围还散放着不少没用完的砖头钢筋等建材。

两名工人将前进一号卫星样机(不是在反应堆烤机的那台)推进测试车间,小心翼翼地抬起来,装到振动台上固定。

唐华:“频率,振幅,这些设定给我看一下。”

车间主任将资料递给唐华。

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后,卫星会受到剧烈的震动,火箭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震动尤其强烈。好在从东风-2试射期间已经收集了足够多的弹体和弹头震动数据,卫星在设计制造时,每个焊点、每个螺栓都考虑到了必须承受发射的震动。

不过,光是强化焊接和螺栓还不够,卫星制造出样机之后,还要把样机送到测试车间,用振动台实际测试一遍,以防有哪个零件在设计和加工的时候疏漏了。

车间主任:“振动程序完全依据火箭中心提供的资料,运行时间和火箭的飞行时间 一致。振动台能够迫真模拟火箭的过载和振动,并且在资料记录的数值基础上增加20%。”

唐华看完资料数据,点点头:“很好,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开始吧。”

唐华先从车间大门出来,躲远一点等候。

车间内的3名工人在一切安装准备工作就绪后,也全都出来,反手关上门,用遥控的方式开启振动台。

因为测试车间建得太急,本该安装的振动台隔振气囊还没装好,只有橡胶减震装置。如果振动台开启而人没有离开车间,那噪音可能大部分人耳朵都受不了。

“得得得……”

启动之后,富有穿透力的噪音通过空气和车间地板两路传到唐华的身体、耳膜,这感觉果然不一般。

“第一阶段是固有频率周期振动,在七个频段。”车间主任说。

“第二阶段了,随机振动试验。”

……

“好了,300秒耐久测试完成。”

重新走进车间,唐华看看振动台上的卫星样机,没有解体成零件,还行,还行。

车间主任按动一个按钮,连接到卫星上的缆线向卫星控制系统发送信号。

然后,卫星原先折叠着的的两块太阳能电池板打开了。

唐华:“不错,太阳能电池还能打开。……不过,内部的电路还是要逐项进行检查,包括功能测试和表观检查,看看是否有受损迹象。”

……

在天津卫星厂的另一个车间,卫星样机被送进了一个密封的六面体内,这个六面体有两面是透明玻璃,其他四面则是内覆黑色材质的钢板。

抽气机缓缓讲六面体内的空气抽干。当内部变成近似真空时,六面体外的一具大功率探照灯就负责模拟太阳光,照射六面体内的卫星,看看它的升温速率有多块,散热片能否将卫星内部的热量带出来加速降温。

乌梁素海。

尽管第一枚东风-1发动机测试弹飞行试验正常,钱学森还是做了第二次飞行测试。第三级发动机启动点火的时候,星-箭已经飞出了陆地,马上就要飞出雷达测控范围,如果正式发射时第三级发动机出了什么故障,就没有测控站提供参考信息,只能瞎猜了。

第二枚东风-2发射时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