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超级计算机的诞生地。
不只是设计发明的地方,还是生产地——从tc50开始,每一台超级计算机都是在这里进行总装。
不过,从tc55之后,已经有两年没有研发超级计算机了:56年和57年都只推出t56mt57m中型机和t56l/t57l大型机,反正大型机对于中苏的正常用户,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够了。
不正常用户就是国家气象局,要满足不正常用户的需求,那就非得全新架构的超算不可。
“李强!”
在超算大厅有几个人做最后的检测和组装,唐华进去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了李强。
李强:“唐部长,你要是再过三五天来,就会刚好赶上超算第一次启动了。”
唐华:“那就没多少新鲜感了,还是来看看组装即将结束时的超算,裸露的电路板,大捆大捆的线缆,还有一眼可见的散热管和散热片,这才是科技感。”
李强呵呵呵大笑,“第三次超算会议时你不是说越简洁越先进吗?”
“在某个特定时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会复杂化,我们用复杂的设计达到所需要的性能之后,再重新走向简洁。现在就是复杂系统的阶段……老列呢?”
李强:“列别杰夫外孙女出生啦,在家看娃呢。”
老列是全家过来的,女儿在上海安排了工作,俄语翻译,前年和计算机所一个姓程的小伙子结婚了。
……
“3-7柜完毕了。”“完了?那冷却管路加压。”
超级计算机采用水冷降温。
这是第三次超算会议是确定下来的。之前的试验,用散热片给芯片散热,似乎实验室测试的时候过关了,但当试着叠起几十块布满芯片的电路板再测试,散热片又不灵了。
给每块散热片加个小电风扇,那就是得几千个散热风扇,这可不敢保证个个都正常运转。如果有一个不转,下面的芯片就可能过热死机,甚至芯片烧掉。
在会上每个人都琢磨了很久,最后认定液冷散热是唯一的办法。
唐华和李强来到3-7柜,也就是第三核心7号机柜面前。冷却系统灌水,启动,噪音很小——马达在几米外的地方,将冷却水送入密密麻麻的复杂冷却管路。
“全是铜,原材料和铜焊费用都不是一笔小钱了,”李强说,“还有水管的连接,因为工艺要求特别高,管线连接处绝对不能出现漏液,因此找的都是顶级技工,管线完成之后还要反复检查。”
唐华:“如果按最先1920片的构架,芯片、电路板之间的间距比现在2880片要疏松得多,散热压力可能没这么大。”
李强:“哎,还不是想尽量冲击极限运算速度嘛。竺老开始说亿次能做中长期天气预报,等正式开会的时候就说不行,3.3亿次起步。我们干脆就直接做到6.4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竺老要是再增加要求,超算也能扛住。”
“真的能扛住吗?那太好了。李局长、唐部长,竺老打电话来了,说他下面的几个小伙子又调整了一次算法,中长期天气预报24小时运算出结果的话,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最好再快一点,4到5亿次每秒才行。”
涂长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超算厅的。
涂局长和国家气象局的工作组1957年12月就赖在(进驻)上海计算机所不走了,竺可桢和叶笃正倒是主要在北京活动,但他俩以及研究所是隔三差五和涂长旺联系,掌握超算制造的进展,如果超算快完工了,就马上飞到上海。
涂长旺补上的这一句话,让李强脑壳都痛了:“唉……”
唐华:“涂局长,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只是和计算机算力和算法精确度有关,还和天气参数测量的精度有关,我们第一次运算的区域,气象站硬件都足够好了吧?”
涂长旺:“几大测量仪都是当前能拿到的精度最好性能最稳定的货,每个气象站都架设了有线通信,另外还有对讲机作为备用。做预报的区域是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地区,确切地说,黄河-淮河流域。”
唐华:“看来我们的工作节点刚好,超算投入使用的日期刚好卡在3月,这样你们的天气预报系统就可以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开始工作。”
李强:“另外还得说一句,我们只管把计算机搞出来,准不准可不负责啊。”
……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
中长期天气预报的算法又做了一次调整,不是青年程序员们收拾前任的屎山,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