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帅:“上周也就是5月中旬,苏联同志已经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动工修建极长波台的地基了,简直神速。”
“苏联第一艘核潜艇去年底就开始试航,应该是快要交付了,”唐华说,“一号艇在试航,二号三号艇在开工,4、5、6号艇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列入了备料计划。苏联核潜艇舰队就这个发展速度,水下80米单向通信,对核潜艇的吸引力太大了
。”
苏联第一艘核潜艇是627型,仅此一艘,不过小改的627a现在已经量产了。
627型开始想装一枚几十米长的核鱼雷,后来好说歹说恢复了正常,装8个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
不过在水下排水量4000多吨的潜艇上,安装两个反应堆,两套汽轮机,双桨,脑洞也是够大的。
“苏联同志的核潜艇已经在海上航行了,我们现在统共就两艘33型,还是用苏联零件拼装的。”聂帅说。
唐华:“就继续用33型练手吧。第三艘33型潜艇会有55%的零部件国产,等先把潜艇主要零件的国产化搞定,再谈谈其他的。”
……
1958年5月,唯一的一艘627型k-3号艇在苏联近海战战兢兢地试航,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已经服役三年半了。去年“鹦鹉螺”号就达到了核动力航行6万海里的记录,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那艘同名潜艇的航行距离相当。
“鹦鹉螺”号是一件水下兵器,不过1958年它的头号任务是一项政治任务——为了挽回人造卫星发射竞赛失利的恶劣影响,艾森豪威尔要求美国海军核潜艇完成一项壮举:穿越北极冰盖,从水下抵达北极点。
1958年4月,美国的新闻就在热炒这件事了,当时“鹦鹉螺”号还刚刚从大西洋调到太平洋,经过巴拿马运河之后北上到西雅图停泊。
1958年5月底,“鹦鹉螺”号从西雅图消失了。
“美国派核潜艇到北极点不是什么科学考察或者研究,这是军事性质的航路探索。”
回北京的火车上,唐华手里的报纸就有介绍“鹦鹉螺”号的北极点航行计划的报道。
聂帅:“美国核潜艇从白令海峡或者加拿大沿海悄悄入北冰洋深处,然后就会突然出现在苏联陆地附近,严重威胁北德文斯克、摩尔曼斯克这些苏联的重要军港。苏联海军很难防住从冰层里突然冒出来的核潜艇。”
唐华:“如果这些核潜艇带的不是鱼雷,而是核导弹,那麻烦就更大了。”
钱学森:“潜艇携带核导弹,这就是为什么你一直说弹道导弹远期规划要走固体推进剂道路的原因?”
唐华:“不但是潜艇没办法携带燃料罐和推进剂罐临时加注,陆基的弹道导弹今后也得达到快速反应。现在苏联同志在搞的是可长期储存液体燃料配方,这涉及很多麻烦的技术,比如钝化燃料和氧化剂,还有导弹燃料罐的防腐蚀内衬。与其这样麻烦,不如直接上固体推进剂。”
聂帅:“弹道导弹的反应速度要快到什么程度?”
“导弹本身,要求反应时间趋向于零,时刻待发,或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弹道导弹是在这种状态。”唐华说,“从敌方发射弹道导弹到落到我们头上,大约有半小时时间,但这半个小时还要留出给其他的,比如发现导弹、发出警报,比如判断导弹的落点,这些都要时间,还要留出决策的时间。”
聂帅:“我怎么感觉现在苏联也没有这样的一套系统。”
唐华:“这就是我一直在游说他们尽早开始应用卫星体系建设的原因。”
……
苏联对同步通信卫星、红外预警卫星有兴趣,但是发射的优先级难以提高。
同步通信卫星,科罗廖夫表示月球号火箭改改就能用,但是要先完成两项月球探索任务,之后再发射一枚同步通信卫星,定位在马六甲上空,这样中国和苏联远东地区都可以用它做中继通信。
红外预警卫星还要晚一点,因为载人飞船的东方号火箭是要在月球号任务完成之后才成批发射的。
出乎意料的是,苏联对可见光侦察照相卫星有很浓厚的兴趣。
唐华给出的照相侦察卫星方案是返回式卫星,侦察卫星上有12个胶卷舱,拍完一卷胶卷之后,把胶卷舱弹出去,点燃小火箭返回地面。所以在发射它之前要先搞个返回式卫星验证返回技术。
苏联要照相侦察卫星的原因是——率先在太空给地球拍一张自拍照。
这大概需要一颗远地点比较远(至少2000公里,3000公